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认识白血病:从免疫卫士到致命叛军的病变之旅

在人体精密运作的生命体系里,血液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运输网络,负责将氧气与养分传递至全身各处。白细胞作为血液的关键成员,承担着“免疫卫士”的重要职责,它们如同身体的守护者,时刻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然而,一旦这些卫士发生异常,出现不受控制的过度增殖,便可能意味着“白血病”的悄然降临。那么,白血病究竟是什么?它又具备哪些特征?今天,让我们借助科学视角,拨开疾病带来的迷雾。

白血病也被称为“血癌”,从名称即可窥见其本质属于恶性肿瘤,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在生理状态下,骨髓中的造血干/祖细胞能够有序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但当基因发生突变等情况时,细胞分化过程受阻,停滞于未成熟阶段。这些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不断在骨髓中聚集,逐渐抑制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并可能侵犯其他组织与器官,从而引发三类典型症状:因红细胞不足导致的贫血、因白细胞缺乏引发的感染,以及因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出血倾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分类及临床分型,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种: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往往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猛,患者可能在数周内出现高热、骨痛或皮下瘀斑;而慢性白血病则发展较为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疲倦、夜间盗汗等非特异性不适。

流行病学统计表明,我国属于白血病相对高发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数量多于慢性。该病发病率约为每十万人中四至六例,并呈现“双高峰”年龄分布特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好发于儿童期,而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急淋白血病的五年生存率现已超过80%,为众多家庭带来了曙光。

另一方面,白血病在恶性肿瘤致死率中仍占有较高比例。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男性癌症死因中位列第六,在女性中排名第八,而在儿童及35岁以下青少年与年轻成人群体中,其致死率长期居于首位。

关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医学界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的致病因素涵盖遗传倾向、物理与化学因素暴露、特定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以及某些药物作用等多方面。

值得庆幸的是,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现代治疗手段日趋多元,已形成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内的综合治疗体系。尽管如此,石家庄慈爱中医院提醒大家要注意防范始终优于救治,建立科学认知、采取理性预防、实施规范诊疗,始终是抵御疾病的重要基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认识白血病:从免疫卫士到致命叛军的病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