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总遇到有些患者拿着化验单来咨询,“大夫,我是不是得了梅毒啊”“我这个和梅毒相关的指标是阳性的,我是不是得了梅毒啊”,今天一起来浅学一下梅毒相关实验室指标(血清学)的判读吧。
1 首先,来介绍一下梅毒吧!
梅毒( syphilis) 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乙类防治病种,其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 ,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全身各器官均可受侵犯,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梅毒可分为先天性梅毒与后天性梅毒,而后天性梅毒又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而在皮肤科,梅毒又被称为“万能模仿者”,因为梅毒感染后,尤其是二期梅毒的皮肤表现非常不具有特征性,需要仔细鉴别诊断。梅毒的诊断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2 流行病学史
传染性疾病的诊断都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梅毒也是如此。
梅毒的流行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梅毒的全球发病率和流行范围不断增加。由于存在隐性感染和难以统计的私人诊所接诊患者,其真实发病率或远高于目前所公布数据。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为性接触传播,其次包括胎盘传播,以及少见的非直接接触传播以及医源性暴露与输血等。高危因素包括不安全性行为史、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及输血史(一般为二期或晚期梅毒)。
对于有高危行为者,需要警惕梅毒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早期最典型表现即硬下疳——(最常见)生殖器部位出现无痛性硬结,后破溃呈肉红色,触之有软骨样硬度,属于一期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
由于梅毒自感染至血清学指标改变需要一定的潜伏期,梅毒感染极早期血清学试验可为阴性,因此血清学阴性不能排除梅毒感染,需要定期复查。
-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6周,该试验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6周后复查。
-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4周,该试验亦可为阴性,阴性者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
3 形形色色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形态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受限于临床工作实践,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基层实验室中,是国内筛查与诊断梅毒最常用的检测技术。
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
此类试验是基于 Tp 感染后宿主细胞释放的类脂质和 Tp 表面脂质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即反应素。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包括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 等。
TRUST 的敏感性与 RPR 一致。在不同研究中,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差异不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RPR/TRUST 可替代 VDRL。因此,目前实验室已很少使用 VDRL,但其对神经梅毒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但该类试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另外,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滴度随治疗逐渐下降,梅毒患者治愈后其非特异性抗体滴度在 6 个月或 12 个月会有 4 倍或 8 倍的下降,因此将非特异性抗体( 如 RPR) 转阴或 4 倍滴度下降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
人体感染 Tp 后产生 IgM 和 IgG 抗体。IgM 抗体在感染后 2~4 周产生,常作为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动的一项免疫学指标; IgG 抗体在 IgM 抗体产生后两周出现,反映梅毒感染病史,是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依据。与梅毒非特异性抗体试验相比,梅毒特异性抗体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特异性抗体的生物学假阳性罕见,偶尔可出现于肿瘤、免疫异常、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患者中。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试验的阳性结果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甚至终生,因此不被推荐用于评价梅毒的疗效。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 、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bed,FTA-ABS)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Treponema pallidum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TP-ELISA) 、梅毒螺旋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 Treponema pallidum 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TP-CLIA) 和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 ( Treponema pallidum western blot, TP-WB) 等。
由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Treponema pallidum ha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 对一期梅毒的检测效能不佳,常发生自凝现象,假阳性率较高,现已被其改良方法 TPPA 替代。TPPA 在试剂制备过程中排除了多种非特异性干扰,对各期梅毒的敏感性达 84. 5% ~ 100% ,特异性达 94. 0%~100%,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广泛被认可和应用的梅毒筛查试验或确证试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