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升血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戒掉米饭、少吃主食”。但哈佛大学长达近40年的研究发现,真正的“升糖大户”根本不是米饭,而是被很多人忽略的——油炸土豆!这可吓坏了不少“土豆爱好者”。其实,土豆并非不能吃,而是要掌握正确的吃法。
土豆对糖尿病的影响
关键在“怎么吃”
近日,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新研究,研究追踪了20.5万余名成年人长达近40年的饮食习惯数据后发现,和几乎不吃油炸土豆(薯条)的人相比,结论让人意外:

研究显示,土豆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每周吃三份油炸土豆(如薯条,1份约120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20%。
为啥油炸土豆会升糖?3个关键原因↓↓↓
●高温油炸让土豆“变胖”:土豆本身脂肪含量很低,但经过油炸后,脂肪含量大大增加。
同样一份土豆,炸成薯条的热量是蒸煮土豆的2~3倍,经常吃高热量食物容易发胖,而肥胖正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产生“升糖干扰物”:油温超180℃且时间过长时,会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AGEs 进入人体后会不断挑衅免疫系统,让身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更麻烦的是,它可影响胰岛素受体,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不畅,从而形成胰岛素抵抗,让血糖调控变差。
●营养流失+致癌物风险:油炸过程中,维生素 C 等水溶性营养素会大量流失,还可能产生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双重伤害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同时也发现,采用烤、煮或制成土豆泥等烹饪方式时,土豆和糖尿病风险并没有明显关联。
吃对土豆
收获3个健康好处
土豆本身是“营养多面手”,只要做法得当,不仅不升糖,还能给身体加分:
01
稳定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土豆经过糊化冷却处理后(可以理解为煮熟后冷却一段时间再吃,比如土豆沙拉或冷土豆泥),部分淀粉会转化为抗性淀粉,人体较难消化吸收,血糖便没那么容易升高。

研究显示,当受试者用这种特殊处理的土豆替代原有食谱中40%的肉类后,仅八周时间,不仅平均体重下降5.6%,胰岛素敏感性也得到明显改善。
02
补钾降压,保护血管
土豆是名副其实的“补钾高手”,每100克土豆约含347毫克钾元素,是白米饭的4倍之多。
钾元素就像血管的“清道夫”,它能促进肾脏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减轻因水分滞留而造成的血管压力,最终起到辅助降压的效果。
03
补叶酸,守护血管不老化
土豆富含叶酸,能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这种物质就像血管的腐蚀剂,会损伤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不过,叶酸属于维生素B族,对热和水非常敏感,长时间煮制土豆会让其损失率达50%~90%。
想多保留土豆中的叶酸,要减少与大量水接触的时间,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比如采用微波加热、隔水蒸或烤制的烹饪方法。

要让土豆发挥出最大健康优势,这些要点也不能忘。
吃土豆的3个“安全要点”
01
发芽、变绿的坚决扔
土豆在发芽或变绿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叫做龙葵素的有毒物质,这种毒素即使经过高温烹饪也很难完全分解,误食后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大家在购买时要优先选择表皮光滑、颜色均匀、没有黑斑的新鲜土豆。
买回家后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导致变绿。
02
再爱吃也要控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天应摄入薯类50克~100克(相当于一个小土豆的量)。
特别提醒,土豆淀粉含量高(约占20%),如果吃了土豆,记得要相应减少米饭、面条等主食的份量。

有个简单的替换技巧,可以用100克土豆代替50克熟米饭当作主食,这样既能享受土豆的营养好处,又不用担心热量超标。
03
不是人人能放开吃
土豆中的钾含量高,对一般人来说是好东西,但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朋友来说,吃多了反而会帮倒忙,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高钾血症。
另外,土豆淀粉含量高,吃多了容易加重肠道负担。特别是肠胃本来就比较敏感的人(容易拉肚子或腹胀),还有年纪大了消化功能减弱的人,更要注意适量食用,别贪嘴。
除了油炸土豆
这3种“隐形升糖食物”要警惕
说到让血糖蹭蹭上涨的食物,很多人经常吃,却反而没意识到:
●方便面/速食面:精制碳水+高糖高盐,升糖速度远超白米饭,还会给肾脏、血压添负担。
●糕点、面包、蛋糕:精制面粉+大量添加糖,小小一块就能让血糖飙升,长期吃易诱发糖尿病、高血脂。
●即食燕麦片、黑芝麻糊、藕粉、山药粉:原料被打成超细粉,消化吸收极快,冲泡后血糖会立马上升,看似健康实则升糖迅猛。
其实土豆本身是健康食材,既能补钾补叶酸,又能辅助稳血糖,只要避开油炸、控制分量、选对吃法,就能成为饮食里的“好帮手”。
来源|内容综合自杭州日报、科普中国等
图片|豆包AI、花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