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汤医科普】采血后别大意,科学护理看这里

采血后护理

s

抽血检查是了解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但采血后的正确护理同样关键。不当的按压或护理可能导致局部淤青(血肿)、疼痛、甚至感染。别让小小的针眼成为困扰!掌握以下科学护理要点,助您轻松应对采血后恢复。

按压止血是重中之重

1.手法要正确

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拔针后立即用消毒棉签、棉球或输液贴指腹(指肚肉厚的部分)垂直按压在穿刺点上,不要用指尖抠压。按压的重点是压住皮肤下的血管穿刺点(通常在皮肤针眼稍靠上的位置),才能有效止血。仅仅按住皮肤表面的针眼是不够的。

至少持续按压3-5分钟!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很多人按压几十秒感觉不出血就松手了,这是导致淤青最常见的原因。

凝血需要时间,尤其对于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氯吡格雷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者。

2.手臂要伸直

按压止血时,尽量保持手臂伸直。弯曲肘关节会增加血管压力,不利于止血,更容易导致血液渗出到皮下形成淤青。

3. 避免揉搓

按压结束后,不要揉搓穿刺部位,揉搓会加重局部损伤,破坏正在形成的血痂,反而容易引发淤青或再次出血。

常见问题与应对

1. 出现淤青(血肿)怎么办?

原因:按压时间不足、按压方式不对、按压后过早用力或揉搓、血管较脆、服用抗凝药等。

处理:

早期(24小时内):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敷贴敷在淤青处,每次10-15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几次,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继续出血和肿胀。

后期(24小时后):热敷!改为温毛巾敷(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消散。

抬高:如果淤青肿胀明显,可以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消肿。

耐心等待:淤青完全吸收通常需要1-2周,颜色会从青紫色逐渐变为黄绿色直至消失。

注意:如果淤青范围快速增大、伴有剧烈疼痛或麻木感,请及时就医。

2. 感到轻微疼痛或肿胀怎么办?

这是常见的暂时性反应,通常会在几小时内缓解。避免触碰或挤压该区域即可。

3. 针眼处鼓个小包怎么办?

可能是少量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形成的极小血肿或水肿,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按淤青的早期处理(冷敷)观察即可,多数会自行吸收。

4. 何时警惕感染?

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持续加重(超过1-2天)。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出现、寒战等全身症状,如有上述任何一项,请立即就医!

5. 洗澡有影响吗?

止血后(通常几小时后),可以正常淋浴。避免长时间浸泡(如泡澡、游泳),也避免大力搓洗穿刺点周围区域。淋浴后轻轻擦干即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儿童: 家长需协助或监督孩子正确按压止血,防止孩子揉搓或过早活动手臂。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异常哭闹(可能提示疼痛加剧)。

晕血/晕针者:采血后不要立即起身走动,在采血处稍坐片刻,待感觉完全恢复正常后再离开,防止晕厥跌倒。可提前告知护士以便关照。

总结:采血后护理四字诀

压:指腹垂直压血管,持续3-5分钟是核心

直:手臂伸直不动摇,避免弯曲增压力

看:观察止血再松手,保持清洁要干燥

忌:揉搓重物要避免,淤青感染需警惕

温馨提示

不同医疗机构的具体操作细节可能略有差异,请以现场医护人员的指导为准。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咨询医护人员总是最可靠的选择,遵循以上科学护理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血后的不适和并发症,让您的抽血体验更安心顺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门诊部

主管护师

李春梅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汤医科普】采血后别大意,科学护理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