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诊室里,鞠大姐手持一面绣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紧紧握住王静华医生的手,激动地说:“王主任,我这20多年的眩晕,终于好了!现在走路稳稳当当,睡觉也踏实了!”这一幕,不仅是对王静华医生医术的肯定,更是一段医患情深的动人见证。
二十年眩晕,一朝终得解
鞠大姐的眩晕病史,要追溯到20多年前。她回忆道:“一开始只是偶尔头晕,后来发展到一晕就恶心,走路深一脚浅一脚,像踩在棉花上。”为了治病,她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中药调理、颈椎按摩等多种方法,但效果甚微。“严重的时候,早上起床就天旋地转,只能赶紧躺下,不敢起来。”鞠大姐说,“这几年眩晕发作越来越频繁,我都快绝望了。”
转机出现在今年9月30日。经人推荐,鞠大姐找到了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静华。王静华医生详细询问了鞠大姐的病史和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制定了“中药调理+手法治疗”的综合方案。
经过3次治疗和配合中药调理,鞠大姐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睡眠质量也大幅提升。“现在走路稳稳当当,晚上睡觉一觉到天亮,再也不用担心早上起床就天旋地转了!”鞠大姐笑着说。
中医辨证,精准施治
王静华医生指出,眩晕病因复杂,涉及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多种病症,临床误诊率较高。“鞠大姐的眩晕,属于‘肝风内动’型,治疗时要平肝熄风、补益气血,同时结合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她说。
在治疗过程中,王静华医生采用了“中药+物理治疗”的联合疗法。同时,她还指导鞠大姐调整作息和饮食,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中医治疗眩晕,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王静华医生说。
三十年坚守,医者仁心
王静华医生从医30余年,始终坚守在中医临床一线。1991年,她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现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三甲医院中医医院脑病科工作。1992年,她曾于山东省医学院中医医院进修一年,系统学习了中医内科和脑病诊疗技术。
“中医的传承,不仅在于技术的掌握,更在于对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解。”王静华医生说,“在内蒙古和山东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优势。”
30余年来,她专注于心脑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对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调护,她更是有独到见解。
患者口碑,锦旗背后的故事
“王主任不仅医术高超,更以耐心和关怀让我重拾生活信心。”鞠大姐说,“每次治疗,她都会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王静华医生的诊室里,一面面锦旗诉说着患者对她的感激与信任。其中一面锦旗上写着“妙手回春,仁心仁术”,正是对王静华医生医术与医德的最好认可。
“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重获高质量生活,是我从医的初心。”王静华医生说,“中医治疗眩晕,不仅是为了缓解症状,更是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回归社会。”
结语:中医智慧,点亮康复之路
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在王静华医生的诊室里,我们看到了中医智慧带来的希望。她以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眩晕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重获行动自由。
“中医治疗眩晕,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王静华医生说,“我相信,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眩晕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的突破。”
在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诊室里,王静华医生将继续用她的医术和仁心,为眩晕患者点亮康复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