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小雪养生重“封藏”,中医详解御寒防病要诀

《虹藏不见》

唐·徐敞

迎冬小雪至,应节晚虹藏。

玉气徒成象,星精不散光。

美人初比色,飞鸟罢呈祥。

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

霏霏空暮雨,杳杳映残阳。

舒卷应时令,因知圣历长。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古籍《群芳谱》曰:“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节气,标志着寒潮活动将愈加频繁,气温持续走低,大自然进入封藏蛰伏的时节。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欧降红指出,此时人体养生也应顺应天时,以“固护阳气、封藏精气”为核心,警惕多变气候带来的健康挑战。

寒暖骤变,警惕健康隐患

欧降红强调,小雪时节冷空气频繁南下,长沙地区忽冷忽热的天气和特有的湿冷,极易诱发多种疾病。寒冷刺激血管收缩痉挛,尤其在凌晨,容易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大大增加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干燥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长时间干咳,严重时甚至痰中带血。腹部着凉或饮食不当,容易导致肚子受寒拉肚子,像水一样。关节遇冷则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关节僵硬像上了锁,活动不灵,遇冷更痛。此外,日照减少加上阴冷天气,也容易让人心情低落、没精神,出现“冬季抑郁”迹象。欧降红特别提醒,高血压、慢阻肺等有基础病的人群此时要特别小心。

顺应天时,中医调养“御寒固本”

面对小雪节气健康挑战,欧降红副主任医师建议市民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中医调养:

1.避寒护阳,保暖为先:“寒易伤阳”,防寒保暖是核心。及时添衣,选毛衣、棉服等材质。重点护好脖颈、腹部(肚脐周围)、背部及脚踝等易受寒部位。老人儿童阳气弱,更需严防寒气入侵。

2.严防病气,固护正气:此乃流感、病毒性腹泻高发期,体弱老幼风险高。如有发热、咳嗽、腹泻,及时就医合理用药,避免损耗正气。防流脑等呼吸道病,关键在于:少去人多空气差的地方;勤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确保儿童接种流脑疫苗。

3.温煦经络,固肾封藏:冬日养生重在温肾助藏。推荐简便穴位保健:

艾灸关元穴(脐下四指)15分钟,振奋肾阳护外寒。

按揉太溪穴(内踝后凹陷)5分钟,滋阴润燥缓干咳。

点揉列缺穴(两手虎口交叉食指落点)3分钟,缓解咽喉干燥。

艾灸或按揉足三里(膝眼下四指),健脾强胃增抗病力。

4.温润滋养,食疗助藏:推荐“二黑润燥粥”:黑豆30g、黑米50g(温肾)、黑芝麻20g(炒香研碎)、银耳半朵(泡发撕小)、红枣5枚、枸杞10粒同煮40分钟,出锅前加芝麻、枸杞及红糖(血糖高者用木糖醇3g)。每周吃2—3次晚餐,温阳润燥补气血。

小雪无声,养生有道。穿衣捂暖护部位,通风防病勤接种,穴位温养固根本,粥膳温润祛寒燥。

来 源丨中西医结合科

通讯员丨秦璐 李琨

编 辑丨陈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小雪养生重“封藏”,中医详解御寒防病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