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中药科普】糖尿病并发症 藏在脾肾间的湿与瘀——消渴祛湿胶囊

当血糖数值亮起红灯,多数糖友的注意力会牢牢锁定“控糖”二字,盯着血糖仪、计算碳水摄入、调整胰岛素剂量,却常常忽略一个更隐蔽的“健康陷阱”:糖尿病并发症。皮肤莫名瘙痒、视力悄悄模糊、手脚偶尔发麻、血脂指标居高不下等,这些看似零散的不适,可能正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从中医视角看,这一切的根源,或许藏在“脾肾”二字里。

糖尿病代谢异常属于中医的“消渴”“痰证”“瘀证”范畴,病因素体阴虚,嗜食肥甘厚味七情内伤,喜逸恶动等上述原因导致气阴两虚痰瘀互结阻滞血脉而导致阴阳两虚。脾肾亏虚痰瘀内阻为其基本病机。涉及五脏,为本虚标实,以脾肾虚为主,标实为:燥热、痰浊、瘀血,虚实错杂是其病理特征。临床往往有口渴不多饮、纳食多、形体胖懒动,胸闷脘痞,倦怠乏力,或有头晕等,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脉濡细或脉滑。

糖友的“隐形困扰”:不是血糖高,是“湿瘀堵了路”

张阿姨确诊糖尿病5年,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最近总觉得没劲儿:“明明没干啥活儿,腿像灌了铅,眼皮也沉得抬不起来,体检还查出了高血脂。”医生看完她的舌苔——苔腻如积粉,又号了脉——脉沉而涩,只说了八个字:“脾肾不足,湿瘀内阻。”这八个字,正是很多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密码”。

中医认为,脾是人体的“运化中枢”,负责把食物转化为营养并输送到全身;肾是“先天之本”,掌管水液代谢与脏腑功能的稳固。糖尿病患者长期受“消渴”(高血糖)困扰,脾肾之气逐渐耗损:脾无力运化水湿,湿邪就会在体内堆积,像没拧干的海绵堵在经络里;肾无力推动气血,血液运行变慢,就会形成“瘀”。湿与瘀缠在一起,成了“湿瘀内阻”的局面。

这团“湿瘀”,就是并发症的“催化剂”:堵在血管里,血脂、血粘度悄悄升高;堵在皮肤下,瘙痒、浮肿接踵而至;堵在眼底或四肢末梢,视力下降、肢体麻木便会找上门。此时单纯控糖,就像只给漏水的桶“加水”,却没堵住“渗水的缝隙”。

从“控糖”到“调脾肾”:糖尿病管理的“后半程逻辑”

为什么有些糖友血糖正常,并发症还是会来?因为糖尿病的本质,不止是“血糖代谢紊乱”,更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失衡”。而调理脾肾、化解湿瘀,正是中医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核心思路。中医里的“健脾益肾”,不是简单地“补”,而是“恢复脏腑的本来能力”:

  • 健脾,是让脾重新“动”起来。像给生锈的机器上润滑油,让它能正常运化水湿,把多余的“湿”排出体外,不再堆积成“堵”;

  • 益肾,是让肾重新“稳”下来。加固身体的“根基”,让水液代谢、气血运行回归正轨,从源头减少“瘀”的形成;

  • 再配合“利湿活血”,相当于给堵在路上的“湿瘀”清出一条通路:利湿是“化掉湿邪”,活血是“疏通气血”,双管齐下,让身体的“循环系统”重新顺畅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中成药,会把“健脾益肾,利湿活血”作为核心功效,正是通过调理脾肾、化解湿瘀,帮糖友改善乏力、血脂异常、血粘度高等问题,从“控糖”转向“控并发症”

糖友日常:3件事帮你“养脾肾、化湿瘀”

调理脾肾、化解湿瘀,不止是靠药物,更要融入日常的生活细节里。糖友不妨从这3件事做起:

1.吃:少“湿”多“利”,给脾“减负”

  • 避开“生湿”的食物:甜腻的蛋糕、冰凉的奶茶、油炸的点心,都会加重脾的运化负担,让湿邪堆积;

  • 多吃“利湿”的食材:炒薏米(生薏米性寒,糖友建议炒后食用)、赤小豆、山药、茯苓,煮成杂粮粥或泡水喝,既能补养脾肾,又能悄悄化掉湿邪;

  • 加一点“活血”的调味:做菜时放少量山楂、陈皮,既能开胃,又能辅助疏通气血——注意山楂含糖量稍高,每次1-2颗即可。

2.动:缓而久的“养脾功”,比剧烈运动更有用

脾“喜静恶劳”,剧烈运动反而会耗伤脾气。糖友可以试试“散步+八段锦”的组合:

  • 每天饭后慢走20分钟,步伐放缓、双臂自然摆动,能促进脾的运化,避免湿邪堆积。

  • 晨起练“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双手交替上举、下落,配合呼吸轻缓用力,每次做5-8组,能疏通脾胃经络,增强脾的功能。

3.睡:睡够“养肾辰”,让肾气得充

肾在夜间“休养生息”,糖友尽量在23点前入睡,尤其要睡好“亥时”(21:00-23:00)和“子时”(23:00-1:00)——这两个时段是肾经和胆经当令的时间,充足的睡眠能帮肾补充元气,增强水液代谢与气血推动的能力。

早调脾肾,给身体 “上保险”

糖尿病管理从不是 “与血糖的单向博弈”,而是一场 “修复身体平衡的整体战役”。脾肾作为身体运化、循环的核心,一旦功能失调,易滋生湿瘀、阻滞气血,这正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诱因。唯有养好脾肾、化开湿瘀,让身体的运化与循环回归正轨,才能在控糖的同时,把并发症风险牢牢挡在门外。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作为国家重点专科,立足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维,经多年临床观察实践,研制出纯中药制剂消渴祛湿胶囊。该药针对糖尿病核心病机配伍,黄芪、山楂益气健脾,筑牢运化根基;白术、何首乌、黄精、枸杞子兼顾健脾与补益肝肾,双补先后天之本;丹参、姜黄、醋没药、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行血,助力经络畅通;金钱草、绵萆薢、茵陈、泽泻祛湿降脂,清解体内浊邪。多药协同发力,共奏健脾补肾、益气祛湿降浊、活血通络之效,对降糖、降脂、改善微循环、扩冠、降压、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均有所帮助,减少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监审:张俊玮

审核:高吉琳

编辑:杜雨澄

供稿:徐永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药科普】糖尿病并发症 藏在脾肾间的湿与瘀——消渴祛湿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