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小儿调养 | 处暑节气学会这5招,帮助小朋友安全度过热冷交替期

【小儿调养】专注儿童健康调养,调理儿童体质,结合传统小儿推拿技术,通过简单易学的手法和视频,让家长轻松掌握育儿技巧,提升免疫力,“手”护孩子每一天。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十二集解》

8月23日是处暑节气,天气逐渐凉爽,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此时三伏已过,我们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科学地调节孩子的起居饮食,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处暑的儿童调理,需要抓住以下这几点:

1

适当秋冻,合理增加衣物

虽然说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但我们在晴朗的午后仍能感觉得到暑热未消,因而民间有“秋老虎,毒如虎”之说。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让孩子适当“秋冻”,即给孩子穿着衣物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其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但需注意的是,处暑时节虽然白天的气温仍较高,但早晚温度已经变低,因此也要注意随天气变化而增添衣服,以凉而不寒为宜。另外,小儿脐部是最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其脾胃运化功能,因此“秋冻”时要特别注意脐部保暖,在其腹部覆着保暖衣被。

2

卫生饮食,预防胃肠道疾病

秋天是胃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疾病大多为病从口入。因此,家长们要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

在烹饪方面,家长们要尽量选择新鲜的食材,且在烹饪之前清洗干净。

另外,小孩子的脾胃本就虚弱,处暑过后天气转凉,如果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很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而要注意控制孩子对生冷食物的摄入。

3

健脾润肺,科学调理脾胃

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出现咽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干咳少痰等“秋燥”的症状;而且在经过炎热的夏季后,很多孩子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的临床表现。

所以,此时的调护关键,应着重健脾润肺。建议让孩子多喝水,并适当食用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粳米、南瓜、萝卜、蜂蜜、芝麻、百合、银耳、梨等。

推荐一个健脾润肺的食疗方:山药百合莲子羹

材料:山药20克、百合20克、莲子20克。

食法:将材料洗净,山药去皮、莲子去芯;把上述食材放入锅中,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20分钟;加适量的糖,即可食用。

4

合理膳食,科学贴秋瞟

自古以来有秋天“贴秋膘”的说法,但并不建议刻意去进补。以前流行“贴秋膘”是因为那时生活条件差,加之在夏季人体消耗量较大,因此进入秋季之后,大家就认为应该多吃肉类等食物以增加营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

但现在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小孩子的喂养方面,营养结构更加精细合理,因此无需给小孩刻意去“贴秋膘”,否则会加重孩子胃肠道的负担,引发腹泻等不适。

5

小儿推拿,调和阴阳助睡眠

处暑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期,人体的阴阳交替也处于关键期,如果此时孩子阴不入阳,气机不畅,晚上容易睡不好。

此时应该帮助孩子调理气机,帮助改善孩子睡眠,让孩子容易入睡、睡得更香。

团队介绍

团队长期从事小儿推拿等中医药技术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及科普推广。吴大嵘教授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小儿推拿专委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小儿推拿专委会主任委员。

团队包括4名成员,牵头主持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16项,协助参与研究项目3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学会及其他各级奖项;发布小儿推拿临床实践指南2部,发布地方标准2项,软件及著作权6项,专利授权2项;发表学术论文(含 SCI/EI 收录)90 余篇,其中单篇被引高达 2000 余次 (中文,基于 CNKI 数据库) ,参与编写多部《小儿推拿学》《实验推拿学》《循证医学》、《循证中医药》等国家规划教材,出版《24节气小儿推拿》等科普著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小儿调养 | 处暑节气学会这5招,帮助小朋友安全度过热冷交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