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处暑养生:从敬畏自己开始--《节气人生》之处暑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独有的时间刻度,是和日月星辰、气血脏腑相关的系统。安住在中国人的时间中,花起花落,生生不息。

主持人雅清与龚若朴老师与您倾心交谈,把酒桑麻。我们一起在时间里旅行,感受天地万物在每一个节气的提醒、问候、祝福与风华。《中华文化大讲堂》节目组,欢迎您收听《节气人生》。

本集主题:处暑养生:从敬畏自己开始

处暑时节,阳气渐转为阴气,风凉气肃,天地进入收敛状态,五谷也从内而外真正成熟。尽管立秋后偶尔还有秋老虎余威,天气仍显炎热,但人们已渐渐生出晨困之感,此时的养生与生活调适需顺应节气特点。

处暑之名,意为炎热即将走到尽头,如同秋老虎谢幕。它源自历法中的长夏,因此这段时间仍有暑热残留,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八月下旬(约820号左右)的白天,尤其是中午,热度接近夏季,而早晚则较为凉爽。生活中可利用早晚时段进行锻炼等活动,同时需调整作息:处暑后应趋向秋季作息,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秋乏”——体质偏弱的人易受肃杀之气影响,出现感冒、气虚、精神不振等状况,早睡早起正是顺应节气的应对之法。早起的标准可参考与鸡俱兴,即凌晨五点左右(鸡叫时分)起床,不过此时天未大亮(约六点后天光渐亮),锻炼需待太阳出来后进行,以免吸入夜间残留的重浊污染物(如粉尘、重金属颗粒等),这些物质易沉积肺部,引发结节等健康问题。

肺在中医中被称为娇脏,如同白玉般容不得半点污染。正常的肺因充满空气能浮于水面,而受污染(如长期吸入粉尘、吸烟)的肺会纤维化,甚至沉入水中。保护肺部需避开浊气与寒气,尤其处暑早晚寒气渐生,更要注意防护。同时,处暑仍处三伏天尾声,阳气尚足,可抓住此时机通过艾灸补阳: 孙思邈曾记载,有人每到三伏天在关元穴灸500壮而长寿,普通人可选取关元、气海、神阙等任脉穴位(腹部一线)艾灸至温热,对补气补阳、改善宫寒、盆腔问题、脾胃虚寒等均有帮助。艾灸不必拘泥于精准穴位,大致位置即可(如足三里在膝关节下外侧约 10-15公分处)。

关于艾灸频次,若身体适应且无上火症状(如烦躁、生疮、咽干),可坚持每日艾灸,前后需喝温水补水;易上火、阴虚或阳气充足者则无需刻意艾灸,正常作息即可。值得一提的是,艾叶作为艾灸工具,是古人经长期实践选择的补阳佳品,其能量需专注体会。

处暑三候体现了节气的自然规律: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因天气转凉而频繁捕食储备;

二候天地始肃,凉气下降,热气收敛,阳气渐藏,阴气渐盛;

三候禾乃登,稻谷、高粱等五谷饱满成熟,人们以之祭祀天地、五谷之神,体现不忘本的民族特质。

这种祭祀文化与社稷理念相通,也与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盆节)呼应——中元节祭祀先祖,实则提醒人们注意阴气渐浓的变化,顺应自然规律。

节气、季节与阴阳的变化,本质上是在引导人们建立对天地的敬畏。而敬畏的根基,在于敬畏自己、倾听自己。从养生切入,比如用一根艾条艾灸关元穴,感受温暖与通透,便能滋养心意、充盈对生命的信心。跟着节气生活,便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对自己最大的包容。

《节气人生》节目

由若朴文化出品

《中华文化大讲堂》联合推出

若朴推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处暑养生:从敬畏自己开始--《节气人生》之处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