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5类常见病症用药指南:咳嗽、头痛、胃痛、中风,各有5种对症药

生活中,咳嗽、头痛、胃痛、月经不调是高频多发的日常病症,中风脑梗脑出血)则是需紧急干预的危急疾病,不同病症的诱因与症状差异大,需针对性选药才能有效缓解。以下总结5类病症的经典用药,每类各含5种常用药,涵盖西药、中成药,明确适用场景与用法,帮你快速对症选药,减少用药误区。

一、咳嗽:5种对症药,分“干咳”“湿咳”选

咳嗽分干咳(无痰或少量痰)、湿咳(痰多),需根据痰液情况选药,避免“盲目止咳”导致痰液滞留:

- 干咳(夜间加重、无痰)

典型表现:咳嗽频繁、无痰或少痰,伴咽喉干痒(如感冒后期、支气管炎初期),夜间咳嗽影响睡眠。

用药: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糖浆

功效:右美沙芬抑制咳嗽中枢,快速缓解干咳;愈创甘油醚轻微稀释痰液,避免干咳损伤咽喉。

用法:成人每次10ml,每日3次,连续服用不超过7天;儿童按年龄减量(6-12岁每次5ml)。

注意:孕妇、哺乳期女性禁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防中枢抑制)。

- 湿咳(痰多、不易咳出)

典型表现:咳嗽伴大量白色/黄色黏痰,咳痰费力(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用药: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功效: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液滞留引发的肺部感染风险。

用法:成人每次10ml,每日3次;儿童(1-2岁)每次2.5ml,每日2次,均饭后服用。

注意:胃溃疡患者慎用;避免与强效镇咳药(如可待因)同用(防痰液堵塞)。

- 感冒引发的咳嗽(伴鼻塞咽痛

典型表现:感冒后出现咳嗽,伴鼻塞、咽喉轻微疼痛,痰液清稀。

用药:复方甘草片

功效:含甘草浸膏(镇咳祛痰)、阿片粉(强效镇咳),兼顾缓解感冒相关的轻微咳嗽与咽部不适。

用法:成人每次3-4片,每日3次,含服或吞服,连续服用不超过3天。

注意:长期服用可能成瘾,需严格按疗程;胃炎、胃溃疡患者慎用。

- 过敏性咳嗽(接触过敏原后发作)

典型表现:接触花粉、尘螨后突发干咳,伴咽喉痒,脱离过敏原后仍持续。

用药:氯雷他定片+ 孟鲁司特钠片

功效:氯雷他定抗过敏,减少过敏引发的气道刺激;孟鲁司特钠抑制气道炎症,缓解过敏性咳嗽。

用法:氯雷他定每次10mg,每日1次;孟鲁司特钠每次10mg,每晚1次,均空腹服用。

注意:服药期间避免接触过敏原;罕见头晕、嗜睡,驾驶时需注意。

- 肺热引发的咳嗽(伴咽痛、黄痰)

典型表现:咳嗽伴黄脓痰、咽喉肿痛、口干,舌苔黄(如风热感冒肺热咳嗽)。

用药:川贝枇杷膏(无糖型)

功效:川贝母清热化痰,枇杷叶润肺止咳,适合肺热导致的咳嗽、咽干。

用法:成人每次10ml,每日3次,直接服用;儿童(3-6岁)每次5ml,每日2次。

注意:风寒咳嗽(痰白清稀、怕冷)禁用;糖尿病患者选无糖型,避免血糖波动。

二、头痛:5种对症药,分“类型”选

头痛常见类型有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感冒头痛、高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需结合诱因选药:

- 紧张性头痛(双侧胀痛、伴压迫感)

典型表现:双侧头部紧箍样胀痛,多因压力大、熬夜引发,无恶心呕吐。

用药:对乙酰氨基酚片

功效:温和镇痛,缓解轻中度紧张性头痛,对胃肠道刺激小。

用法:成人每次0.5g,头痛发作时服用,每日不超过4次,每次间隔≥4小时。

注意: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避免与其他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同用(防过量)。

- 偏头痛(单侧搏动性痛、伴恶心)

典型表现: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伴恶心、畏光(如劳累、情绪波动诱发),疼痛程度较重。

用药:布洛芬缓释胶囊

功效:抗炎镇痛作用强,缓解中重度偏头痛,药效持续12小时,减少头痛反复发作。

用法:成人每次0.3g,头痛发作时服用,每日不超过2次,饭后服用。

注意:胃溃疡、哮喘患者禁用;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

- 感冒引发的头痛(伴发热、肌肉痛)

典型表现:感冒后出现全头部隐痛,伴发热(37.5-39℃)、全身肌肉酸痛。

用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

功效:含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镇痛)、金刚烷胺(抗病毒),兼顾缓解感冒头痛与抑制病毒

用法:成人每次1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不超过3天。

注意:高血压、青光眼患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饮酒。

- 高血压引发的头痛(伴头晕、血压升高)

典型表现:头部胀痛(尤其后枕部),伴头晕,测量血压>140/90mmHg(如血压控制不佳时发作)。

用药:硝苯地平控释片

功效:长效降压药,平稳降低血压,缓解血压升高引发的头痛,避免血压波动加重不适。

用法:成人每次30mg,每日1次,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固定晨起服用。

注意:用药期间定时测血压(每日早晚各1次),防血压过低(<90/60mmHg)。

- 神经性头痛(针刺样痛、反复发作)

典型表现:头部单侧或双侧针刺样、闪电样疼痛,发作频繁(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

用药:卡马西平片

功效:抑制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神经性头痛的针刺样疼痛,减少发作频率。

用法:成人初始每次100mg,每日2次,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可增至每次200mg,每日3次。

注意:用药期间定期查血常规(防白细胞减少);罕见皮疹、头晕,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三、胃痛:5种对症药,分“病因”选

胃痛多与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食管反流相关,需根据疼痛性质(隐痛、绞痛、灼痛)选药:

- 胃炎/胃溃疡引发的隐痛(饭后加重)

典型表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加重,伴胃胀、反酸。

用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功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炎、胃溃疡愈合。

用法:成人每次20mg,每日1次,晨起空腹吞服,连续服用4-8周(胃溃疡需8周)。

注意:长期服用需定期查肝功能;避免与氯吡格雷同用(可能影响药效)。

- 胃痉挛引发的绞痛(突发、阵发性)

典型表现:上腹部突发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如受凉、饮食不当诱发),可自行缓解。

用药:颠茄片

功效: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快速缓解胃绞痛,减轻疼痛程度。

用法:成人每次10mg,疼痛发作时服用,每日不超过3次;儿童(5-10岁)每次5mg。

注意: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服药后可能口干,可少量饮水缓解。

- 胃食管反流引发的灼痛(伴反酸、烧心)

典型表现:上腹部灼痛,伴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平躺时症状加重。

用药:铝碳酸镁咀嚼片

功效: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快速缓解反酸、烧心与胃部灼痛,作用持续4-6小时。

用法:成人每次1-2片,饭后1-2小时咀嚼服用,每日3次;症状严重时可睡前加服1次。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避免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用(间隔2小时)。

- 消化不良引发的胃痛(伴胃胀、嗳气

典型表现:饭后上腹部胀痛,伴嗳气、食欲不振,大便不畅(如饮食过量、油腻引发)。

用药:多潘立酮片

功效: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缓解消化不良导致的胃胀、胃痛。

用法:成人每次10mg,饭前15-30分钟服用,每日3次;儿童(1-3岁)每次3mg,每日3次。

注意:心脏病患者慎用;避免长期服用(不超过1周),防引发胃肠功能紊乱

- 脾胃虚寒引发的胃痛(喜温、怕冷)

典型表现:上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热敷后缓解),伴怕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用药:香砂养胃丸

功效:温中和胃,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胃胀,适合长期脾胃虚弱人群。

用法:成人每次9g,每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儿童(6-12岁)每次4.5g,每日2次。

注意:风热感冒、胃热(口苦、口臭)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吃生冷食物。

四、月经不调:5种对症药,分“症状”选

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提前/推迟)、经量异常(过多/过少)、痛经,需结合具体症状选药:

- 月经周期推迟(伴经量少、色暗)

典型表现:月经推迟7天以上,经量明显减少,经血颜色暗(如气血不足、血瘀)。

用药:当归丸

功效:当归补血活血,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推迟、经量少,调节月经周期。

用法: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连续2周。

注意:孕妇禁用;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 月经周期提前(伴经量多、色红)

典型表现:月经提前7天以上,经量增多,经血颜色鲜红(如血热、内分泌紊乱)。

用药:知柏地黄丸

功效:滋阴清热,缓解血热导致的月经提前、经量多,改善伴随的口干、潮热

用法:成人每次8g,每日3次,空腹服用,月经干净后开始,连续服用3周。

注意:脾胃虚寒(腹泻、怕冷)者禁用;服药期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 月经量过多(伴经期延长)

典型表现:经期超过7天,经量明显增多(换卫生巾频率>1小时1次),伴乏力、头晕(如气虚、子宫肌瘤)。

用药:宫血宁胶囊

功效:凉血止血,减少月经量,缩短经期,适合血热或血瘀导致的月经过多

用法:成人每次1-2粒,每日3次,经期第1天开始服用,至经量减少后停药。

注意:孕妇禁用;服药3天经量无减少,需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

- 月经量过少(伴痛经、经血结块)

典型表现:经量极少(每日不足5ml),经血结块,伴经期腹痛(如血瘀、子宫内膜薄)。

用药:益母草颗粒

功效:活血调经,促进经血排出,改善血瘀导致的月经量少、痛经、经血结块。

用法:成人每次15g,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月经前3天开始服用,至月经结束。

注意:孕妇禁用;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 痛经(经期腹痛、腰酸)

典型表现:经期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伴腰酸、乏力(如原发性痛经)。

用药:布洛芬缓释片

功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痛经引发的腹部疼痛,药效持续12小时。

用法:成人每次0.3g,每日2次,饭后服用,痛经发作前1天开始,连续服用3天。

注意:胃溃疡、哮喘患者禁用;避免长期服用(每月不超过3天)。

五、中风:5种对症药,分“急性期”“恢复期”选

中风(缺血性脑梗、出血性脑出血)需分阶段用药,急性期侧重急救,恢复期侧重护脑、防复发:

- 脑梗急性期(发病4.5小时内,需溶栓)

典型表现:突然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伴头晕(如缺血性脑梗),需快速恢复脑部血流。

用药:注射用阿替普酶

功效:静脉溶栓药,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脑部血流,降低致残率(发病4.5小时内使用最佳)。

用法:医院内静脉输注,剂量按体重计算(0.9mg/kg),输注后每15分钟监测血压。

注意:脑出血病史、血压>180/110mmHg者禁用;用药后观察有无出血(如牙龈出血)。

- 脑梗恢复期(发病2周-6个月,需护脑)

典型表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稳定,需保护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如脑梗后1个月)。

用药:胞磷胆碱钠胶囊

功效:促进脑细胞代谢,修复受损神经细胞膜,改善脑梗后的肢体活动与认知功能。

用法:成人每次0.2g,每日3次,饭后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根据恢复情况调整。

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出现恶心、皮疹,可减少剂量。

- 脑梗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需防复发)

典型表现:后遗症固定(如肢体瘫痪),需长期预防脑梗复发(如抗血小板聚集)。

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

功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新血栓形成,降低脑梗复发风险,适合长期服用。

用法:成人每次100mg,每日1次,饭前空腹服用,不可自行停药。

注意:胃溃疡、出血倾向者慎用;用药期间定期查血常规(防血小板减少)。

- 脑出血恢复期(发病1个月后,需止血、护脑)

典型表现:脑出血后头痛、肢体无力缓解,需促进血肿吸收、保护脑功能。

用药:脑复康片(吡拉西坦片)

功效:改善脑代谢,促进脑组织修复,缓解脑出血后的记忆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

用法:成人每次0.8g,每日3次,饭后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

注意:肝肾功能不全者减量;罕见口干、失眠,可睡前服用减少影响。

- 中风后认知障碍(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典型表现:中风后出现忘事、找不到回家的路,注意力不集中(如脑梗后认知障碍)。

用药:奥拉西坦胶囊

功效:促进大脑氨基酸代谢,增强记忆力,改善中风后的认知功能,延缓衰退。

用法:成人每次0.8g,每日2-3次,饭后服用,连续服用6个月,每3个月复诊1次。

注意:过敏体质者慎用;避免与抗凝血药(如华法林)同用(防出血风险)。

六、用药通用注意事项

1. 对症选药:避免“凭经验用药”(如胃痛盲目用止痛药,可能掩盖胃溃疡出血),明确症状与病因后再选药,不确定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2. 遵医嘱/说明书:严格按剂量、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如中风用药不可随意停药,防复发);儿童、孕妇、老人需调整剂量,务必咨询专业人士。

3. 观察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皮疹、瘙痒(过敏)、严重腹痛、出血等不适,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用药(如降压药、抗血小板药)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

4. 避免错误联用:同类药物不联用(如两种退热药同用,增加肝肾负担);中成药与西药联用需间隔1-2小时,减少成分相互影响。

以上药物均为临床常用药,但需结合个人病情与体质选择。若病症反复(如咳嗽超过2周、月经不调超过3个月)或症状加重(如中风突发、胃痛伴黑便),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避免延误治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5类常见病症用药指南:咳嗽、头痛、胃痛、中风,各有5种对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