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膝盖咯吱响,走平路也越来越疼,最后连买菜都要拄拐杖。”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骨科门诊的王阿姨,用亲身经历提醒中老年人:膝关节炎不是 “老毛病”,若忽视诱因、拖延治疗,可能从轻微疼痛发展为关节畸形,彻底失去正常行走能力。作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关节病,了解其诱因与症状,尽早干预是守护膝盖健康的关键。
这些诱因,正在 “磨坏” 你的膝盖
膝关节炎的核心是膝关节软骨的退化与磨损,而以下因素会加速这一过程。年龄是首要诱因,随着年龄增长,软骨像老化的橡皮垫逐渐失去弹性与厚度,润滑液分泌减少,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超 50%,70 岁以上更是高达 80%;肥胖则是 “加速器”,体重每增加 10 公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会增加 30 公斤,长期超重会使软骨磨损速度翻倍,肥胖人群发病年龄比常人早 10-15 年。
过度使用或不当运动也会损伤膝盖。长期从事蹲跪工作(如保洁、园艺)、频繁爬楼梯或爬山,会让膝关节反复承受超体重 3-5 倍的压力;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可能导致软骨急性损伤,为关节炎埋下隐患。此外,膝关节外伤(如韧带撕裂、骨折)若恢复不佳,会破坏关节稳定性,使软骨受力不均,5-10 年后膝关节炎风险增加 5 倍。
身体发出的 “膝盖预警”,别忽视
膝关节炎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渐进性,早期易被误认为 “劳累”。初期多表现为上下楼梯时膝盖疼痛,尤其下楼时膝盖发软、刺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走平路时会出现持续性疼痛,膝盖僵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明显,活动 5-10 分钟才缓解),活动时能听到 “咔嚓” 的摩擦声。
病情加重后,膝盖会出现肿胀(因关节积液),蹲起困难,严重时关节变形(如膝盖内翻呈 “O 型腿”、外翻呈 “X 型腿”),甚至无法正常站立行走。扬州华东慧康医院临床数据显示,约 40% 的患者因忽视早期疼痛,导致软骨磨损从 “轻度” 发展为 “重度”,原本可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的病情,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需要注意的是,膝关节炎的疼痛与 “缺钙” 不同:前者多为活动时疼痛,休息后减轻,伴有关节僵硬;后者常为全身骨痛,夜间或受凉后加重,补充钙剂可缓解。
及时治疗,避免膝盖 “报废”
专家强调,膝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干预时机密切相关,“早发现、早治疗” 能最大限度保留关节功能。扬州华东慧康医院采用 “阶梯式治疗” 方案:早期(软骨轻度磨损)通过口服氨基葡萄糖(营养软骨)、外用消炎镇痛药膏,配合超声波、热疗等物理治疗缓解症状,同时指导患者减重、调整运动方式(用游泳、骑自行车代替爬山),减少关节负担;中期(软骨明显磨损伴疼痛加重)可进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像给磨损的关节 “加润滑剂”,减轻摩擦疼痛,若伴有滑膜炎,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清理炎症组织,创伤小、恢复快。
对于晚期(软骨严重磨损、关节畸形)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恢复行走能力的关键。该院曾接诊一位 72 岁患者,因膝关节炎疼痛拖延 5 年,关节严重变形,无法自主行走。通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配合康复训练,3 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重新找回了买菜、散步的自由。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80% 以上能通过保守治疗控制病情,避免手术。
在此提醒,若出现膝盖疼痛超过 2 周,尤其上下楼时明显,应及时到扬州华东慧康医院骨科检查(通过 X 线明确关节间隙情况,磁共振判断软骨磨损程度)。别让 “小疼痛” 拖成 “大问题”,及时治疗才能让膝盖陪你安稳走完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