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癌,一个非常可怕的字眼,患上它基本就等于宣告死亡了,所以有人一发现自己患癌,就直接放弃治疗,任其自生自灭,但你知道吗?癌细胞其实是能冻死的。
77岁的林大爷被查出肺癌后,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手术切除,这让他顿感晴天霹雳,一度陷入绝望之中,但就在这时,医生的一个大胆尝试让林大爷有了生的希望,而这种尝试正是把癌细胞“冻成冰棍”,那么问题来,以后是不是不用谈癌色变了?这种方式适用于所有癌症吗?
一根冰针,如何瓦解细胞堡垒
大众对癌症的恐惧,往往源自于对身体疼痛和漫长治疗过程的深切担忧,当身体内部出现变异的细胞,我们习惯于用猛烈的手段去对抗,但现在有一种出乎意料的解决方案正在浮现,它选择用极度的寒冷去“冰封”体内的这些叛徒,为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考。
这项技术被称为冷冻消融,它并非魔法,而是一项基于严谨物理学原理的医疗手段,冷冻消融的核心武器是一根直径不到1毫米的细探针,这根有时被称作“冰针”或消融针的工具,是实现精准打击的关键。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能够确保这根探针精确地刺入肿瘤组织内部,整个过程如同一次微观世界里的外科手术,探针一旦就位就开始施展它的力量。
它依赖液氮“瞬间液化和闪蒸”的技术特点,使针头处的最低温度骤然降至零下170摄氏度,在这样的极寒环境下,癌细胞的核心温度也会被降至零下40摄氏度,癌细胞对寒冷环境尤为敏感,一场针对它们的围剿就此展开。
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对癌细胞进行多重打击,在冷冻初期,细胞的外部会首先形成冰晶,这导致细胞外的液体浓度升高,细胞内的水分被大量吸出,造成细胞脱水和损伤,而这还只是第一轮攻击,真正的致命打击紧随其后。
随着温度继续下降,细胞内部也开始形成冰晶,这些细小的冰晶会直接损伤细胞器和细胞膜,从内部破坏癌细胞的结构,同时极低的温度切断了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破坏了其赖以为生的微血管系统,让癌细胞陷入绝境。
治疗过程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复温阶段,也就是将温度回升至室温,在复温时细胞外的冰晶会先融化,导致大量水分涌入已经受损的细胞内,使其吸水膨胀并最终破裂,而细胞内部的冰晶在复温时体积会变大,进一步撕裂细胞结构,完成二次杀伤。
一般来说医生会进行2至3个这样的冷冻与复温循环,以确保将消融范围内的肿瘤细胞彻底杀灭,有趣的是,正常的身体细胞在冷冻后拥有较强的修复能力,而癌细胞因其异常特性,难以从这种毁灭性的冷冻损伤中恢复,这使得治疗更具靶向性。
不止早期,这把刀也给晚期患者开扇窗
冷冻消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巧的物理机制,更在于它灵活的适用性,它为许多特定类型的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项,应用范围已经从早期病例延伸到了部分晚期情况,最大可实现3厘米的消融范围。
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那些高龄、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或是因个人意愿拒绝传统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对于周围型、孤立性的早期病灶,以及肺内出现多发原发性病灶或局部复发的患者,冷冻消融同样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位71岁的男性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就因基础病多、手术风险巨大而接受了此项治疗,术后影像检查显示,他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并且在半年内没有观察到任何新发病变和复发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这项技术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宽,77岁的林大伯(化名)因高龄且患有间质性肺炎,无法接受手术,再加上他长期吸烟,经超声支气管镜检查,被确诊为局部晚期肺腺癌。
刚开始他接受了单独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病情一度保持稳定,但在后期复查中,林大伯的肿瘤标志物显著上升,同时胸部CT显示其肺部肿块也呈现出缓慢增大的趋势,面对这一挑战,医院的两位医生共同为他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
他们决定采用冷冻消融技术对增大的病灶进行局部处理,治疗过程非常顺利,林大伯术后一周便康复出院,一个月后复查,结果令人振奋:他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已经下降很多,胸部CT也证实肺部肿块较之前明显缩小。
技术再好,也得先拿到入场券
林大伯的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冷冻消融在更广阔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它不再仅仅是某些情况下的替代方案,而是可以作为晚期肺癌患者局部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能与其他治疗方法协同作战。
林大伯在接受冷冻消融后,将继续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后续治疗,并密切监测疗效,这种多模式联合的策略,将局部精准打击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相结合,有望为晚期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冷冻消融在这场复杂的战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凡事都有双面性,冷冻消融技术也不例外,尽管冷冻消融这样的技术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温柔一刀”,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精密的治疗手段都无法取代预防和早期筛查的基石作用,获得这些先进治疗机会的前提往往是早知道。
肺癌的成因常常与吸烟、空气污染、慢性炎症等因素的长期积累有关,这些外界的“火气”持续作用,最终可能导致基因出错和细胞变异,我们的肺就像是身体的“过滤器”,它健康状况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每天吸入的物质。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熬夜、偏爱油炸食品,都在不断给这个“过滤器”增加负担,癌细胞的生长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需要一个不利于健康的身体环境才能安家落户。
别等咳嗽报警,主动出击才是上策
一个普遍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肺癌只是老年病,但数据显示,中年人群中肺结节的检出率也在不断上升,这警示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让风险提前,现代人往往缺乏的不是营养或药方,而是生活的节制和自觉。
预防肺癌的关键在于为身体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并辅以积极的筛查,避免长期咳嗽却不及时就医,是规避中晚期肺癌风险的重要一步,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对早期发现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是发现早期肺部病灶的有效手段,许多早期病灶正是在这样的筛查中被意外发现,从而获得了通过冷冻消融等轻微干预手段进行有效控制的机会,战胜癌症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科技结合,但更需要个体的警觉。
肺癌虽然不是绝症,但也绝非可以轻易忽视的疾病,它的治疗更像是一场“长跑”,只有稳健地跑好每一步,才能避免被疾病反超,而早期发现,就是确保我们能够稳健起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冷冻消融技术并非使用所有癌症,毕竟有些癌细胞是不怕冷的,所以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重中之重。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