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施宣赫视角|秋季养生避误区:中医调治燥邪伤肺,助你安稳度金秋

入秋后气温降、降水少,“燥邪当令” 成核心气候特征。深耕中医临床的施宣赫发现,当代人易因 “过度进补、忽视保暖、作息乱”,陷入 “燥邪伤肺、阳气难敛、脾胃失调” 困境。结合中医经典与实践,从 “饮食、起居、运动、情志” 四维度,梳理贴合现代生活的精简养生方案,帮你避换季隐患。

一、秋季核心健康矛盾:燥邪伤肺 + 阳气易耗

中医典籍《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 “秋三月,此谓容平”,精准点出秋季特点:

燥邪伤肺:易引发咽干、鼻燥、干咳、皮肤痒;

阳气难敛:阳气随季收敛,熬夜、贪凉、劳累会加速耗散,致乏力、萎靡、手脚凉。

施宣赫临床观察到,秋季 “燥邪伤肺 + 阳气不足” 患者增,七成伴 “口干咽燥 + 畏寒乏力”,需及时调整养生方式。

二、秋季养生四法:润、敛、温、和

1. 饮食:润肺 + 温补,两类食疗方

清润养肺(抗秋燥):

百合雪梨水(百合 + 雪梨 + 冰糖煮水,日 1-2 杯),缓解咽干干咳;

银耳莲子粥(银耳 + 莲子 + 大米煮早餐),润肺兼安神,适合 “燥咳 + 失眠”。

温和进补(补阳气):

山药炖鲫鱼(山药 + 鲫鱼同炖,周 1-2 次),改善乏力畏寒;

核桃小米粥(核桃 + 小米 + 红枣煮晚餐),补肾养胃,适合 “手脚凉 + 食欲差”。

提醒:少吃辛辣(火锅、烧烤)和生冷(冰饮、凉拌菜),防伤肺伤脾阳。

2. 起居:早卧早起 + 重点保暖

作息:晚 10 点前睡、早 6:30-7 点起,晨起乏力可闭目养神 10 分钟;

保暖:颈戴薄围巾、腹贴暖腹贴、睡前 40℃温水泡脚 10 分钟,空调夜间设 26℃+;

护肺:晨起喝 35-40℃温水(可加 1-2 滴蜂蜜),润喉养肺。

3. 运动:缓动敛气,忌大汗

八段锦:练 “托天、调脾胃、开弓” 三式,日 2 次、每次 10-15 分钟,微汗即可;

慢走 + 深呼吸:餐后 1 小时公园慢走 20-30 分钟,配合 “鼻吸 4 秒、嘴呼 6 秒”;

室内太极:雨天练太极扇 / 剑,20 分钟 / 次,调气血、避受凉。

运动后:擦干汗、换干衣,喝温盐水 / 陈皮水,不喝冰饮。

4. 情志:防悲 + 解郁

睡前 10 分钟冥想:闭目专注呼吸,杂念多时呼气念 “静”,助敛神助眠;

赏景 + 喝茶:周末赏秋景(菊花、红枫),或在家摆秋花;下午喝玫瑰陈皮茶(疏肝健脾,缓低落腹胀)。

三、避 3 大养生误区

误区 1:秋燥大补

过量吃银耳、阿胶或早吃羊肉,易腹胀口干。应先清润(雪梨、百合),再少量温补(鸭肉、山药)。

误区 2:天凉不防晒

秋季紫外线强,需涂温和防晒霜、戴帽打伞,配合保湿护肤品。

误区 3:高强度运动

延续夏季快跑、健身操,易耗气加重燥。应选温和运动(慢走、八段锦)。

四、结语

施宣赫认为,秋季养生关键是 “顺时微调”:饮食转 “润燥温补”、起居转 “早卧保暖”、运动转 “缓动敛气”、情志转 “敛神解郁”。无需大补强练,贴合体质的调整,就能避燥邪凉邪,安稳度秋、为寒冬筑基。

【声明】本文为养生思路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个体健康问题需咨询专业医师,方案结合自身体质调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施宣赫视角|秋季养生避误区:中医调治燥邪伤肺,助你安稳度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