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谨防"开学综合征”

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又称“开学恐惧症”。

“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医师认为这些表现都是人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将一些不愿面对的、不认同的、被压抑的、不愉快的负性情绪转换成一些躯体症状而造成的,并会持续一段时间。

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状态,使其尽快融人学习氛围中。

第一,在临近新学期开学时,帮孩子做好心理引导和调整,制定一张与学校生活同步的“安排表”,让孩子“倒时差”, 杜绝睡懒觉和看电视无度的情况。

第二,引导孩子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有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第三,耐心倾听孩子对新学期的想法,共同讨论孩子、家长及家庭的学习计划,形成学习的家庭气氛。

第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要反复唠叨孩子的不足。要注意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开学综合征”是学生在开学前后出现的生理或心理不适,多表现为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厌学等,需家校共同引导调整。

1、核心表现(早识别)

情绪层面:易怒、低落、对开学感到紧张害怕。

行为层面:拖延作业、拒绝谈论开学话题、沉迷电子产品。

生理层面:失眠、食欲不振、头晕、频繁请假。

2、调整建议(分角色)

家长端

1、提前调整作息:开学前1-2周,每天将入睡、起床时间提前30分钟,逐步适配开学节奏。

2、减少电子依赖:制定“电子产品使用清单”,如每天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使用1小时,避免开学后难收心。

3、温和沟通共情:避免说“别玩手机了”“开学有什么好怕的”,改用“是不是担心开学后的作业/新同学?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学生端

1、拆解开学任务:将“准备开学”拆成小事,如“今天整理书包”“明天预习1篇课文”,降低心理压力。

2、主动联结校园:提前和同学聊开学计划,或回学校看看教室、操场,减少对校园的陌生感。

3、记录情绪变化:用笔记本简单写下“今天有点怕开学,但想到能上体育课又开心”,帮助梳理情绪。

教师端

开学前3天避免安排高强度学习,可通过“假期趣事分享会”“班级小游戏”让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

编辑:方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谨防"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