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特聘血液科专家甘欣锦:白血病的发病因素

白血病作为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发病率变化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总体而言,白血病并非呈现普遍意义上的高发病率疾病,但在部分人群或特定情境下,发病率相对突出,背后原因复杂多样。

从遗传因素来看,虽然白血病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确实起到一定作用。家族性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 0.7% ,部分遗传性白血病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 20 倍。一些先天性疾病,如范可尼贫血、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会显著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以唐氏综合征为例,患者有 21 号染色体三体改变,其白血病发病率达 50/10 万,比正常人群高 20 倍 。近亲结婚人群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比其他群体高 30 倍。这表明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基因稳定性和细胞功能,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奠定了内在基础。

环境因素对白血病发病率的影响不容小觑。在众多环境因素里,化学物质暴露是重要一环。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像在汽油、橡胶等有机溶剂生产车间工作的人员,因频繁接触这类化学物质,患白血病风险大幅上升。新装修房屋中的甲醛,也是潜在的白血病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环境,人体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概率增加,进而可能引发白血病。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染发剂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对血细胞造成损伤,诱发基因突变,最终导致白血病。

物理因素中的电离辐射,是白血病发病的重要诱因。长期接触 X 射线、γ 射线等电离辐射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未受照射人群。比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当地幸存者长期受到辐射影响,白血病发病率在随后数年显著上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发展,CT、X 光等放射性检查日益普及,如果过度或不必要地进行这些检查,也可能增加个体白血病风险。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如核电厂工人、放射科医生,因工作中长期接触放射线,白血病发病风险同样高于普通人群。

生物因素方面,病毒感染与白血病发病关联紧密。人类 T 淋巴细胞病毒 Ⅰ 型、EB 病毒(DNA 肿瘤病毒)、HIV(艾滋病)病毒等,已被证实能够诱发白血病。这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逐步发展为白血病。免疫系统异常也是白血病发病的潜在因素,当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问题,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白血病细胞得以在体内存活、增殖,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此外,生活方式及其他因素也与白血病发病存在联系。例如,吸烟不仅危害肺部健康,还与白血病发病相关,孕妇吸烟或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胎儿患白血病概率会增加。长期食用发霉食物,其中的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长期接触会增加白血病发病风险。部分药物若盲目长期服用,如硝胺类药物,可能引起人血细胞生成障碍,出现溶血性贫血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诱发白血病 。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和人们健康意识增强,更多的白血病病例能够被及时诊断出来,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统计的白血病发病率有所上升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特聘血液科专家甘欣锦:白血病的发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