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中医减重讲究"因人而异、整体调理",不仅关注体重数字,更注重体质平衡和健康状态的恢复。一起来看一看中医减重的小知识。
中医减重
相信所有减过肥的朋友们都知道减肥有多难,有的人越减越肥,吃各种减肥药,结果不但没减肥,反而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的症状,如汗出、心悸、胃病……有的女性产后出现肥胖,加之育儿、工作压力,体内激素紊乱,情绪分分钟崩溃;有的男性出现所谓的“中年油腻”,腰腹肥胖,心肺及关节负荷加重,随之而来的“三高”,经过运动减肥后,只要一停下很快就反弹……在追求健康体型的道路上,许多人尝试过各种方法却收效甚微,大家不是在减肥,就是在减肥的路上。
近两年国家卫健委提出了全民应该健康的来管理自己的体重,那么怎样健康有效地管理体重?下面就来说说中医智慧助减重:调理体质,健康瘦身。
中医减重讲究"因人而异、整体调理",不仅关注体重数字,更注重体质平衡和健康状态的恢复。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气虚""阳虚"等体质失衡有关,下面就来看看现代中医总结的三大易胖体质:
1、肝郁脾虚型(压力肥):多见于压力大的上学族和上班族,通体肥胖,哪哪都肉嘟嘟的,生活作息不规律,加班熬夜,情绪波动/高压时容易暴饮暴食或吃辛辣高热量食物,易导致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的增高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问题。
中医认为压力属情志,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易克犯脾胃,脾失运化,体内水谷精微津液运化失常,生湿生痰,导致肥胖。肝郁脾虚型的主要表现:情绪波动大、胸胁胀闷、睡眠不好、月经不调、食欲异常、大便异常(或便秘或便溏)、倦怠乏力、舌胖有齿痕。
治用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治法,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也可日常选用疏肝健脾茶以代茶饮:玫瑰花2-3朵 陈皮3g 炒麦芽10g。还可以选择耳穴埋豆的方法,通常取穴:饥点、内分泌点、胃、大肠、神门、皮质下等穴,饭前点揉可起到改善摄食行为的作用。
2、脾虚痰湿型(中年发福):典型的外在表现为腰腹部中心性肥胖,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内脏脂肪超标,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高。
《黄帝内经》早有记载:"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中年人应酬增多,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伤脾,脾胃运化失调,导致水湿停滞,形成痰浊。脾虚痰湿型的主要表现:肚子大、头面油腻、口粘口臭、大便粘腻、身体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
治用健脾益气、祛湿化痰的治法,中医除了汤药,还可以选择针灸或者埋线的疗法,取穴:中脘、气海、天枢、关元、足三里、丰隆等穴,埋线较针灸相当于长期的刺激,效果更佳;也可日常选用健脾祛湿茶以代茶饮:白术3g、茯苓3g、炒薏米6g、陈皮3g、山楂3g、决明子3g。
3、肝肾阴虚型(更年期发胖):到了更年期,女性体内的激素剧烈下降导致代谢紊乱,主要的外在表现为小腹部肥胖。
《黄帝内经》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更年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转折点,基于身体生理机能的减退,出现一系列心烦、口干、烘热汗出、潮热盗汗等肝肾阴虚的症状,阴津减少,代谢缓慢,体内痰湿蕴结,阴虚生内热,火热炼津成痰,导致肥胖,另外更年期易肝火旺,情绪波动大,出现肝气郁结,进一步损伤脾胃,助湿生痰,导致肥胖。
治用补益肝肾、健运脾胃的治法,更年期时间较长,可用中成药来调理,六味地黄丸合参苓白术丸就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减重不是简单的"少吃多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新调整。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当我们的身体回归到平衡状态时,健康的体态自然会随之而来。减重路上,愿做您温和而智慧的陪伴者。
阅读更多
本周门诊出诊信息(每周更新)
庆祝建院60周年
市委书记再次莅临我院新区医院项目观摩
奋进之笔书写高品质健康服务“示范答卷”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来院调研
以“智”强“治”呵护大健康
多向发力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康复医学科 赵玉杰
编辑:宣传部 闵捷
审核:宣传部 李磊
科普中医减重讲究\x26quot;因人而异、整体调理\x26quot;,不仅关注体重数字,更注重体质平衡和健康状态的恢复。一起来看一看中医减重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