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吃饭时做到这3个字,控糖更轻松!很多人还不知道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推荐一种饮食方法,不仅能控制控制血糖,还能减轻胰岛负担,预防并发症。

这个方法就三个字——七分饱。如何才能做到呢?

什么是7分饱

7分饱是一种饮食观念,指进食到略感饱腹但仍有进食空间,即感觉胃里还没完全填满,但已经没有饥饿感,且进食速度明显变慢,若主动停止进食也不会觉得难受。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每餐的摄入量,避免能量过剩和血糖剧烈波动,同时维持营养均衡。

7分饱的饮食好处

1. 有助于控制血糖 

进食过饱会使血糖快速升高,增加胰岛素分泌负担,而7分饱可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使血糖上升速度更缓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血糖波动。

例如,糖尿病患者若每餐都吃得很饱,餐后血糖可能大幅升高,而控制在7分饱时,血糖升高幅度会相对较小

糖尿病患者常因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体重增加,而7分饱能减少能量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

比如,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长期坚持7分饱,体重可能逐渐下降,也更易控制血糖。

2. 减轻胰岛负担

过饱会增加胰腺分泌胰液的负担,而7分饱可使胰腺得到适当休息,减少损害胰岛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稳定病情。

3. 促进胃肠功能 

7分饱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吸收,维持良好的胃肠功能,避免因进食过饱导致的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影响控制血糖。

4. 预防并发症 

长期过量饮食易引发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问题,而7分饱通过控制总能量,可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变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到7分饱

1.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能增加饱腹感满足营养需求,有助于实现7分饱,帮助控制食量。

2.控制食物分量

可使用小碗、小盘子来盛放食物,或者在准备食物时就控制好分量,避免一次性盛放过多食物,控制食物分量。

3.细嚼慢咽

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充分品味每一口,延长用餐时间至20~30分钟,使大脑有足够时间接收饱腹的信号。

研究发现,延长咀嚼时间可减少约20%的食物摄入量。

4.调整进餐顺序

先喝汤或水,再吃蔬菜,最后摄入蛋白质和主食,利用膳食纤维和液体提前填充胃部,减少高糖主食的摄入量。

例如,先喝清汤或吃绿叶蔬菜,再吃鱼虾、鸡胸肉等优质蛋白,最后少量摄入糙米或全麦面包

5.专注进食环境

避免边吃饭边聊天或看电视,集中注意力感受饥饿感消退和胃部逐渐充盈的变化,及时停止进食。

6.注意饥饿和饱腹的信号

学会倾听身体的信号,当感到饥饿时再进食,进食过程中时刻关注饱腹感,达到7分饱时就停止进食。

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将一天的食物分成多餐进食,既能避免过饱,又能防止低血糖。

如何科学应对饥饿感

餐间饥饿时选择低能量的食物,如黄瓜、番茄、无糖豆浆等,避免饼干、糕点等高糖零食。

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餐后1小时进行散步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既能消耗多余的能量,又能缓解饥饿感。

总之,糖尿病患者遵循7分饱的饮食原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维持健康体重、减轻胰腺的负担,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护师 程鸿 主管护师 漆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吃饭时做到这3个字,控糖更轻松!很多人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