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开学季“上学难”?心理专家教你3步帮孩子轻松返校

这几天,各大中小学已相继开学,心理咨询与治理中心迎来了一批不肯上学的孩子。孩子哭闹着说“不想上学”,磨磨蹭蹭不肯收拾书包,甚至谎称身体不适……家长特别焦虑,却无计可施,只能求助。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了?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先“共情”孩子,再一起寻求解决方法

孩子抵触上学,本质是对“未知”的恐惧(新环境、新老师)或“失去”的焦虑(假期自由、父母陪伴)。此时说教只会激化矛盾,我们可以尝试,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用“妈妈知道你舍不得假期,上学确实有点难”代替“别矫情,上学是必须的”,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再具体追问原因:通过“你是担心新同桌不好相处,还是怕作业写不完?”引导孩子说出真实顾虑,而非笼统的“不想上学”;然后共同想办法解决:若孩子怕“跟不上进度”,可一起翻看课本圈出简单知识点;若担心“没人玩”,提前约同班同学周末小聚,用“已知”替代“恐惧”。

用“仪式感”重建节奏,减少心理落差

假期作息混乱是孩子抗拒开学的重要原因——从“晚睡晚起、随意玩耍”切换到“规律作息、学业压力”,大脑会产生“应激反应”。建议提前1—2周启动“返校预备模式”:

1. 作息同步每天提前30分钟叫醒孩子,晚上按开学时间督促睡觉,避免开学当天“生物钟紊乱”;

2. 任务拆解:把“收拾书包”变成亲子游戏,比如“我们比赛谁先把文具分类摆好”;把“预习功课”拆成10分钟小任务,降低孩子对“学习”的排斥感;

3. 正向暗示:准备一个“开学小礼物”(如新笔记本),告诉孩子“这是新学期的小惊喜,咱们一起用它记录有趣的事”,用积极联想替代负面预期。

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

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源于家长的“过度关注”——比如反复叮嘱“上课要认真”“别忘带作业”,反而会放大孩子的紧张。首先家长要避免“负面强化”:不说“再不起床就迟到了”,换成“咱们抓紧时间,还能赶上校门口的早餐车”;其次传递“信任信号”:送孩子到校门口时,笑着说“妈妈相信你今天能交到新朋友”,而非依依不舍、反复回头;家长要做好“情绪树洞”:放学后别急着问“考了多少分”,先听孩子说“今天最开心的事是什么”,让孩子感受到“上学不是压力,而是能分享的日常”。

孩子的“开学抵触”就像“换季感冒”,是成长中正常的适应过程。家长无需焦虑,用耐心帮孩子搭建“情绪台阶”,他们自然会带着勇气走进校园。如果确实因为心理疾病等原因无法上学,需要及时就诊。

怀化市脑科医院 怀化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 副主任护师 心理咨询师 夏小兰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开学季“上学难”?心理专家教你3步帮孩子轻松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