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专家 |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冯新红
编辑 | 吴施楠
脑梗塞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或软化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塞,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使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形成直径为2~15毫米的小梗死灶。这些梗死灶逐渐被吸收,形成类似“腔隙”的小空洞,故得名。
Q:多发性腔梗会导致痴呆吗?
会。反复腔梗会破坏大脑深部神经纤维和关键核团,造成血管性痴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抑郁、步态不稳、易跌倒、排尿控制差。预防的关键,在于减少新的脑缺血事件。
Q:年轻人无需担心腔梗?
需要。卒中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青年卒中比例逐年上升,门诊中20多岁出现腔梗的已不罕见。未控制的“三高”、熬夜、吸烟、酗酒、夹层(非正规按摩等)、遗传性易栓症等都是诱因,年轻人别把中风当老年专属疾病,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门诊中,不少出现头晕头痛的人会来神经内科就诊,其中部分患者做完头颅CT、磁共振成像检查后,看到报告单上写着“腔隙性脑梗塞”就会忧心忡忡地问:“医生,我是不是脑梗了?”也有部分患者对此并不上心,觉得“腔梗”无大碍,依旧按着原来的方式生活。腔梗虽不等于脑梗,不必过于害怕,但仍要引起注意。
腔梗好发于基底节、脑干等大脑深部结构
多数腔梗患者症状轻微,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乏力或笨拙、面部或肢体麻木、一过性说话含糊、精细动作变差、轻微走路偏斜、头晕。
有的人则没有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不过这提示脑小血管已经受损,未来发生脑梗、脑出血的概率比普通人高。
因此,只要影像发现腔梗,建议要系统筛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并长期管理,遵医嘱用药,坚持运动,规律作息。
此外,建议将头颅CT、磁共振成像作为45岁以上或有危险因素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一旦出现头痛、头晕等新症状,立即检查。
Q:短暂头晕是否应第一时间怀疑腔梗?
高危人群,如年龄大、患有“三高”、脑梗家族史的人,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头晕,应先排除后循环缺血(包括脑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要注意与耳石症 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区分
耳石症引发的头晕常由头位变化诱发,眩晕感强烈但持续时间短,无耳鸣、复视、言语障碍;
颈椎病相关头晕少见,且多与颈部转动相关,伴随颈肩痛,不会伴发复视、吞咽困难等症状。
急性腔梗一旦有症状,发病4.5小时内到医院评估,必要时进行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
陈旧无症状腔梗,无需急诊抢救,但必须启动“二级预防”,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还应严控血压、血糖、体重、戒烟限酒、规律睡眠。若出现肢体无力、言语障碍,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训练,药物和康复“两条腿走路”。
已经得了腔梗也应该保持运动习惯
01、每周保证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行、打太极拳、八段锦;
02、配合力量训练,如弹力带、小哑铃;
03、加强肢体肌力和平衡训练,如足跟-足尖行走、站立平衡板,但要注意避免跌倒,减少快速扭转颈部、对抗性运动。
(文章来源于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