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一到,早晚凉飕飕,娃的皮肤却开始“抗议”——嘴唇干裂、便秘、上火……
别慌!这份专为宝宝定制的秋季养生攻略,从“贴秋膘”到防“烂嘴角”,手把手教你应对秋燥,轻松带娃过秋天!
与秋天有关的说法
0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也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养生之道。
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
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指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生长本身是一种能量、动力,是往上走的,属阳的范围,生长需要很大的阳气(能量、动力)来鼓动,所以春夏要补阳;而秋冬季节则进入蛰伏阶段,要保存,不能外泄。阴是物质性的,是最基础的保障,要收藏起来,所以秋冬就要养阴。
所以,我们要给宝宝按时令选择食物,春夏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秋冬季节,则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梨、芝麻、藕、银耳、菠菜、鸭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02
贴秋膘
在北京、河北等地方流行在立秋那天“贴秋膘”,这个习俗很早就有了。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 大多是称小孩 ),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
如果体重减轻了就要弥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贴秋膘”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天气转凉,宝宝的胃口也开了,适当补充些肉类是可以的,但要适可而止,否则不仅达不到补充营养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宝宝的肠胃负担。
正确“贴秋膘”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别吃太多。宝宝的器官还没发育完全,吃太多的肉类会加重他们的肠胃负担,容易引起肠胃的反应,反而起不到作用,尤其是比较胖的宝宝,更要注意适量。
● 别只吃肉类。贴秋膘不是光吃肉,还要注意搭配蔬菜、水果等,做到饮食均衡,这样才能更好地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营养。
● 别强迫。不要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宝宝多吃几口,如
果宝宝不愿意吃了,就不要强迫他。
03
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再加上在整个冬天,宝宝已经习惯了穿着较厚的衣服,一下子脱得太多,宝宝不适应,容易引来疾病;而在秋天,因为宝宝刚从夏天过来,身体里还蕴藏着夏天积累的热,过早添加衣物,容易形成内热。
在秋天适当冻一冻,慢慢过渡,宝宝的耐寒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为过冬做好准备。
上火了,怎么办?
04
烂嘴角
宝宝上火时,常常出现“烂嘴角”。
可以看到宝宝的嘴唇失去了往日的濡润,变得有些干燥、起皮,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可能出现口角皲裂,哭或笑时开裂出血,口唇周围潮红,宝宝会因为疼痛而影响其进食,这就是“口角炎”,俗称“烂嘴角”。
护理秘笈:
预防烂嘴角,首先要在饮食上避免辛辣,多吃些润燥的食物,同时还要让宝宝多喝水,多吃一些富含 B 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告诉宝宝不要用舌头舔嘴唇。
如果发现宝宝嘴唇很干,可给宝宝涂抹少许香油。如果烂嘴角比较严重,可以口服维生素 B2、涂用金霉素软膏等。
05
流鼻血
秋天空气干燥,鼻腔容易干涩、发痒,宝宝就会揉鼻子或挖鼻孔。
而宝宝的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用力稍大就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破裂,引发鼻出血。
护理秘笈:
可经常让宝宝吃些梨汁、荸荠或藕水,并用香油涂抹鼻腔前部黏膜,以减轻干燥感。
一旦遇到孩子鼻出血,要让他立即低下头,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持续压住孩子的两侧鼻翼,压向鼻中膈部。一般情况下,只要压迫 5 ~ 10 分钟以上,大多数孩子的鼻出血都能止住。
在压迫鼻翼止血的同时,可以在孩子的前额部敷一块冷水毛巾。冷敷会使血管收缩,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06
便秘
燥邪易伤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津液不足则发生便秘,表现为大便间隔时间较长,或虽然每天都有大便,但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护理秘笈:
多喝水,1 岁以上的宝宝可适当喝些用儿童蜂蜜冲的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各种蔬菜。另外要养成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果宝宝已有便秘,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帮助宝宝解除便秘的痛苦:
● 在宝宝空腹时,用手掌蘸取适量的润肤油,在宝宝腹部做顺时针按摩,力量适度,以宝宝能耐受为宜。
● 服用一些含双歧杆菌等的肠道益生菌,如妈咪爱等,帮助肠道建立菌群平衡,以助大便排出。
● 如果不排便时间较长,可用干净的小肥皂条或开塞露挤入肛门,以刺激排便。但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偶尔救急之用,不能频繁应用,以免产生依赖而加重便秘。
07
皮肤干燥
宝宝的皮肤娇嫩,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较大,气候干燥时,宝宝的皮肤容易变干、脱屑,甚至皲裂。
护理秘笈:
平时要经常给宝宝裸露在外的部位比如脸、手或油脂分泌少的脚后跟等部位涂抹儿童专用的润肤品,尽量避免在风大的时候出门,不要使宝宝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空气中。
每天给孩子全身涂抹 1 ~ 2 遍儿童专用护肤品。因为儿童专用产品刺激性小,不易过敏。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最好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洗完澡后,要用柔软的
毛巾将孩子的皮肤轻轻擦干,趁皮肤潮湿时,尽快将护肤品涂抹全身皮肤。给孩子擦上护肤品后,别忘了用手揉一揉,让它充分吸收。
08
干咳
燥邪最易伤肺,肺气失宣,肺气上逆,则表现为咳嗽;又因燥邪伤津耗液,故咳嗽痰少或黏稠难咯。咳嗽根据其伴随症状可分为凉燥和温燥。
温燥具体表现为:初起鼻塞、头痛、微寒、身热、唇鼻干燥,严重者干咳不断,咽喉痒痛,痰少不易咯出或粘连成丝,心烦口渴,舌质干红少津,苔黄,脉浮数。
凉燥具体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咽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皮肤干而不润,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状。
护理秘笈:
多吃一些有生津润肺功能的食物,如梨、荸荠、藕、蜂蜜等;饮食清淡,避免口味重及辛辣之品;在房间里摆放一个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清水、晾一块湿毛巾,以增加空气湿度。
如果发生燥咳,较轻者可服用冰糖梨水、罗汉果泡水,或把梨子去心,加川贝母细粉 3 克和冰糖适量,隔水蒸熟服食。
以上方法如果无效,要去医院就医。
秋分后,宝宝的身体跟着季节“换季”,养护的关键就是“润”和“稳”——润燥补水防上火,循序渐进贴秋膘,细心观察及时护理。
掌握这些小技巧,娃就能舒服过秋天啦!
转发给带娃的家人,一起守护宝宝秋日健康吧~
*本文图片为AI生成
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郝宏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 覃静
排版 | 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