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现象:同样被诊断为癌症,结果却天差地别。有的人能活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带癌生存,生活质量也不差;而有的人,病情却急转直下。
这难道只是运气吗?当然不是。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那些能够长期生存的癌症患者,身上往往有一些共性的特征。
如果你能占上一个,我都会替你高兴,因为这意味着你掌握了抗癌的主动权。
心态稳得住,不自己吓倒自己
这一点我必须放在首位。一纸诊断书下来,恐惧、绝望是人之常情。但我见过的每一位“抗癌明星”,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从“为什么是我”的怨天尤人,转变为“我该怎么办”的积极应对。
心态,绝不是空话。中医讲“情志致病”,过度恐惧会损伤肾精,长期忧郁会阻滞肝气。
反之,心态平稳的人,睡眠、饮食都能得到保障,身体的正面能量才能被调动起来去对抗疾病。他们不是不害怕,而是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的智慧,把精力用在治疗和康复上。
发现得早,治疗走得对路
这是决定预后的硬指标。癌症发现得越早,治愈的机会就越大,这已经是共识。
但更重要的是“治疗走得对路”。这不意味着非要追求最贵、最新的疗法,而是指治疗方案最适合自己的病情和体质。比如,有的患者身体虚弱,强行进行大剂量的化疗,反而可能先垮掉。好的治疗,是在消灭癌细胞和保全身体元气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作为中医,建议患者在手术、放化疗之余,结合中医药进行调理。比如用扶正固本的方法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食欲和体力。
执行力强,生活管理做得好
确诊后,医生总会交代一堆注意事项:戒烟戒酒、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但能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那些活得久的患者,往往是“执行力”超强的人。他们把健康生活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严格执行。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休息,心里有一本明账。这种高度的自律,为身体创造了最不利于癌症复发的“内部环境”。
中医食疗讲究“辨证施食”,比如放疗后阴亏口干,就多吃些银耳、梨子滋阴;化疗后气虚乏力,就用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把日常饮食变成辅助治疗的一部分,效果潜移默化。
拥有强大的支持系统,不孤军奋战
抗癌是场持久战,一个人走会很累。那些康复情况理想的患者,背后通常都有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
这个系统里,有关爱体贴的家人,有能提供专业指导的医生团队,还有能相互鼓励的病友。家人的陪伴能消除孤独感,医生的专业指导能避免走弯路,病友的交流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信心。
尤其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积极融入社群,与人交流,避免把自己封闭起来,对预后有着极其积极的影响。
中医认为“孤僻”易致肝郁气滞,而和谐的社会关系能舒畅气机,这也是“情志调理”的重要一环。
这四大特征——稳心态、早发现、强执行、有支持,共同构成了一座抗击癌症的坚固堡垒。它们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抗癌的成功,从来不只靠医生的医术和药物,更取决于患者本人如何调动身体和心灵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