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别再被“睡够8小时”骗了!最佳睡眠时间其实是…

睡眠时间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一个奇特的“J型关系”,而最理想的睡眠时长可能并非我们常说的8小时。

很多人从小就被告知每天要睡足8小时才健康,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事实上,强迫自己必须睡满8小时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睡眠才是最科学、最健康的呢?

01 睡眠时间的真相

大数据研究表明,睡眠时长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J型关联”——7小时的睡眠时间是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死亡相关的最低点。这意味着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英国基尔大学医学科技研究所联合多所知名高校的研究人员,对涉及300多万人的74项高质量研究报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与平均每晚睡眠8小时的人相比,早死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睡眠需求因人而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只需要6小时就能精力充沛,而有些人则需要9小时才能完全恢复精力。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而不是盲目追求“8小时”这个数字。

02 年龄与睡眠需求

睡眠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美国睡眠基金会根据最新研究,推荐了不同人群的睡眠时间:

  • 新生儿(0-3个月):14-17小时
  • 婴儿(4-11个月):12-15小时
  • 幼儿(1-2岁):11-14小时
  • 学龄前儿童(3-5岁):10-13小时
  • 学龄儿童(6-13岁):9-11小时
  •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 成年人(18岁以上):7-9小时
  •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不仅睡眠时间需求减少,睡眠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往往睡眠更浅,更容易醒来,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

03 最佳入睡时间点

除了睡眠时长,入睡时间点也对健康至关重要。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上的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

该研究分析了8.8万名参与者的睡眠数据发现,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对心脏健康最有益。具体来说,与10:00-10:59入睡相比:

  • 晚上11:00-11:59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12%
  • 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风险高25%
  • 晚上10:00之前入睡的人风险高24%

研究人员解释,最佳入睡时间是在身体24小时周期中的特定时间点,偏差可能对健康有害。最危险的时间是在午夜之后,因为这可能会扰乱生物钟。

04 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判断睡眠质量好坏,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早上起来时的身体感觉。只要醒后精力充沛,能够维持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可,不必纠结于具体睡了几小时。

高质量的睡眠通常包含足够的深度睡眠。正常人深度睡眠期占整夜睡眠时间的15%-25%。如果深度睡眠比例过低,就会有睡眠不解乏的感觉。

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

  • 睡眠环境:温度、光线、噪音等
  • 睡前活动:使用电子设备、饮食、运动等
  • 心理状态:压力、焦虑、情绪等
  •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饮食规律等

05 改善睡眠的实用策略

保持稳定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研究显示,与睡眠习惯稳定的人相比,入睡时间偏差较大、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人生物年龄更老。

规律作息是关键。尽量保证每天相同的入睡和起床时间,即使是周末也不要差异太大。研究表明,工作日和周末睡眠差异大的人生物年龄会老0.77年。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研究表明,午睡10-20分钟最有助于恢复大脑功能,能够帮助大脑在工作之后进行“重启”。过长的午睡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环境也很重要。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上用品,都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06 识别睡眠问题

有些人即使睡足了时间,白天仍然感到疲惫,这可能意味着存在潜在的睡眠问题。

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因缺氧而频繁醒来)、不宁腿综合征(腿部不自主抽动)、以及睡眠时相紊乱(过早或过晚入睡)等。

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白天困倦、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咨询专业医生。睡眠监测可以帮助诊断这些潜在的睡眠障碍,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规律的睡眠习惯比睡眠时长更重要。研究表明,保持稳定作息的人,生物年龄相对更年轻。每天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左右的睡眠,是适合大多数成年人的健康选择。

判断睡眠是否健康的最终标准是你第二天醒来时的感觉。如果你精力充沛,思维清晰,那么你的睡眠就是足够的、高质量的——无论它是否达到了8小时的标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别再被“睡够8小时”骗了!最佳睡眠时间其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