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狐大医 | 科学利用换牙期,从“门牙漏风”到“一口好牙”不是梦

来源 | 湖南省儿童医院

作者 | 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 游弋

编辑 | 胡鑫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换牙这场“成长仪式”,看着小家伙门牙漏风说话的模样,家长们一边觉得可爱,一边又忍不住焦虑。

“牙齿掉了好久怎么还不长”

“新牙长得歪歪扭扭怎么办”

......

其实,只要摸清换牙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就能帮孩子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期。

自然的牙齿“交接班”

换牙,在医学上被称为“乳恒牙替换”,简单说就是乳牙 “退休”、恒牙“上岗”的过程。这不仅是牙齿的更新,更是孩子颌骨发育、为恒牙腾出空间的重要阶段。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换牙期从6 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12-13 岁,整个过程遵循“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律,最早脱落的是下门牙,最后替换的多是口腔后方的尖牙和第二乳磨牙。

不过,每个孩子的发育节奏不同,家长可以参考下面的恒牙萌出时间表,但不用过分纠结早几天或晚几天,比平均时间早或晚半年到一年,一般都是正常的。但如果相差过大,如提早或推迟一年以上,则建议咨询口腔科医生。

换牙常见问题答疑

1、为什么现在孩子牙齿很难自然脱落?

不少家长发现,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个硬东西乳牙就自然掉了,反而常需要去医院拔牙, 这其实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密切相关。常见原因有以下这些:

饮食结构变化:现在孩子的饮食过于精细和柔软,缺乏足够的硬度和纤维。吃得软,咀嚼锻炼少,乳牙牙根缺乏生理性刺激,导致牙根吸收慢,乳牙就容易“赖着不掉”。而恒牙等不及,只好从旁边长出来,形成“双排牙”。

恒牙萌出异常:如果恒牙牙胚没长在乳牙牙根正下方,而是偏向舌头或嘴唇一侧,就无法有效“顶”乳牙牙根,导致乳牙滞留。

颌骨发育不足:可能也与精细饮食有关,使颌骨缺乏足够的咀嚼锻炼,颌骨发育过小,导致牙齿排列空间不足,恒牙无法在正常位置萌出,也会加剧乳牙滞留的问题。

2、松动的牙齿用舌头抵了会长龅牙?

对于松动的乳牙,轻微的晃动是允许的。孩子用舌头轻轻晃动即将脱落的乳牙,是正常的好奇和探索行为,有时还能帮助牙齿脱落,只要不是特别剧烈,一般没问题。但是,长期、大力地舔抵牙齿是坏习惯。如果恒牙已经萌出,孩子还长期用舌头去舔它,尤其是上门牙内侧,会给牙齿施加向前的力,导致或加重“龅牙”发生(上前牙唇向倾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提醒孩子改正,必要时咨询医生。

3、新牙又大又黄还歪,是发育不好吗?

“大”是正常的:恒牙本就比乳牙宽大,在小小的颌骨上显得比较突兀,但等面部发育后,就会变得协调了。

“黄”也是正常的:恒牙的牙釉质矿化度更高,透明度更好,透出内层黄色的牙本质。因此,比白净的乳牙看起来更黄,这是正常的表现。当然,要和没刷干净的牙齿导致的黄色软垢区别。

“歪”先别急:牙齿萌出初期略有歪斜很常见,随着旁边牙齿长出和舌头的推动,牙齿可能会自行调整、排齐。如果牙齿完全萌出后仍明显不齐,再咨询口腔正畸医生。

换牙期护理宝典:家长这样做

1、口腔清洁:要特别重视

换牙期因牙齿排列不均,更易藏污纳垢。必须坚持早晚刷牙,家长要监督并协助孩子彻底清洁。牙齿松动时,刷牙可能出血,但决不能因此不刷牙,可用软毛牙刷轻柔地清洁周围,防止牙龈发炎。

2、饮食:粗糙一点

多吃需要充分咀嚼的食物,如玉米、苹果、坚果、芹菜、牛肉干等。这不但能刺激乳牙牙根吸收,助其自然脱落。还可充分锻炼颌骨,为恒牙提供足够的萌出空间,减少牙齿拥挤。

3、松动乳牙:让它自然“下岗”

鼓励孩子自己用舌头或手指轻轻晃动松动的乳牙,让其“瓜熟蒂落”。但切忌用蛮力拉拽,以免损伤牙龈。若新牙萌出,乳牙仍未脱落,则建议到医院拔除。

4、重点守护六龄牙:窝沟封闭很关键

这是孩子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萌出时间早,易发生龋坏。建议等它完全萌出后,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去做窝沟封闭。

5、定期检查:每3-6月看一次牙医

换牙期建议每3-6个月带孩子做一次口腔检查,医生能及时发现乳牙滞留、龋齿、恒牙萌出异常等问题,还能根据情况做涂氟、窝沟封闭等防护,帮孩子把口腔问题扼杀在摇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狐大医 | 科学利用换牙期,从“门牙漏风”到“一口好牙”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