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2025年9月14日,《中国2型糖尿病肥瘦分型与分期逆转治疗中医专家共识(2025 版)》(以下简称 “共识”)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正式发布。会上,中医治糖领域的“肥瘦分型-五期论治”优势成为焦点 —— 该共识首次明确将2型糖尿病分为“肥胖型(脾瘅)”与“消瘦型(消瘅)”,通过差异化诊疗打破传统 “千人一方”局限,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中医方案。
“临床中,肥胖与消瘦糖尿病患者的病机差异显著,若用相同方案治疗,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共识核心起草人、孟河谦斋三元医派传承人、脉圣堂杨清满理事长在发布会上指出,肥胖型患者多因“中满内热、痰浊瘀滞”发病,常伴随腹胀、舌苔厚腻、胰岛素抵抗等症状,治疗需以“清热祛湿、化瘀减重”为核心;而消瘦型患者以“气阴两虚、燥热内灼”为主,表现为口干咽燥、乏力盗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需侧重“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为让“肥瘦分型-五期论治”落地,共识还配套了清晰的代谢指标:肥胖型患者对应胰岛素抵抗(HOMA-IR≥2.5)、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等西医指标;消瘦型患者则关联空腹C肽<0.8ng/mL、骨骼肌指数偏低等客观数据。“基层医生对照这些指标,能快速判断患者分型,避免辨证偏差。”杨清满表示,据临床数据显示,按“肥瘦分型”施治的患者,血糖达标率较常规方案提升3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5%。
此次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中医逆糖提供了标准化路径,更凸显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优势——通过精准匹配患者体质与病机,实现“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治疗,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康复希望。
杨建宇解读“五期论治”理论框架
“2型糖尿病‘五期论治’,核心是‘分阶段施策、全程控风险’——前期防进展,早期稳代谢,中期防并发症,后期减药物,晚期保功能。”9月14日13时59分,《中国2型糖尿病肥瘦分型与分期逆转治疗中医专家共识(2025 版)》审定会现场,谦斋三元医派传承人、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主席杨建宇站在投影幕前,手持激光笔逐帧解读“五期论治”理论框架,条理清晰的讲解让在场专家频频点头,成为会议现场的“知识高光时刻”。
当日,杨建宇主席的发言聚焦“五期论治”的临床落地:投影幕上,“前期-早期-中期-后期-晚期”的流程图清晰呈现,每个阶段均标注了“病机特点”、“治疗目标”、“推荐方案”—— 前期对应“肝郁脾虚”,推荐“疏肝健脾中药+生活方式干预”;早期为“痰浊内阻”,用“清热祛湿膏+双粥”;中期伴“瘀血阻络”,需加用“活血化瘀药”;后期“气阴两虚”,侧重“益气养阴+药物调减”;晚期“阴阳两虚”,以“温阳滋阴+器官保护”为主。
“以早期肥胖型患者为例,我们在临床中用清热祛湿调糖膏,配合唐纤源粥,3 个月后患者BMI平均下降1.8kg/m²,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6%。” 杨建宇主席结合临床数据,让理论框架更具说服力。期间,他还不时与台下专家互动:“大家在五期判断中有没有遇到难点?”、“中期并发症防控还有哪些补充建议?” 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杨主席的解读让‘五期论治’从抽象理论变成了可操作的临床路径。” 一位参会专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并拍下投影幕上的流程图。据了解,杨建宇主席的发言内容已被整理成“五期论治实操手册”,将作为共识推广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基层医生快速掌握核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