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一般不会被传染。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在日常共餐中,唾液中含有的乙肝病毒量极少,且乙肝病毒通常不会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只要大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口腔黏膜直接接触含有病毒的唾液,如不混用碗筷、不互相夹菜等,就可以大大降低传染的风险。
然而,如果双方口腔有破损,比如口腔溃疡等情况,此时接触到乙肝患者的唾液,就存在一定传染风险,但这种概率相对较低。总的来说,对于正常健康人群,与乙肝患者一起正常吃饭通常不会被传染乙肝病毒,不必过度担忧。但如果自身属于特殊群体,如免疫力低下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预防措施。
与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不会被传染
一般来讲,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三个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许多人都认为乙肝病毒不经肠道传播,也就是说,与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共餐是不会传染的。
但是,在临床上发现,有一部分乙肝病人感染的原因确实与就餐有关。有的是与乙肝患者共餐后发生的,更多的是在不卫生的饭店或马路餐桌就餐后发生的。
研究表明,当就餐者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采用传统就餐方式的乙肝感染率为42%,而分餐制的乙肝感染率为17%,这也说明了乙肝是可能从消化道传染的。
实际上,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比较复杂的,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其传播方式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药物注射和针刺等。如果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在做胃、肠镜、拔牙、洁牙、介入治疗、手术和麻醉插管等均可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
乙肝病毒是如何经过消化道传播呢?
当和乙肝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的时候,如果你的口腔被鱼刺刺伤、被牙齿咬破、肠道黏膜被粗糙的食物划伤,或患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胃肠溃疡等疾病,就给了乙肝病毒可乘之机: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感染。其实,这也是血液传播的一种形式。
当与乙肝病人或携带者就餐时,如果你能够保证你的消化系统黏膜是完整的,没有破损,一般是不会感染乙肝的。
但是,消化道黏膜的损伤常常不容易被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消化道没有破损,因此通过共餐传染疾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
那么感染了乙肝,中医药可以治疗吗?
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在治疗方面还有很好的前景,如有抑制HBsAg作用中草药:贯众、大青叶、板蓝根、半边莲、虎杖、茵陈、蒲公英、土茯苓、龙葵、白英、鱼腥草、青龙衣、败酱草等;
能促进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的有红参、丹参、赤芍、生首乌、当归、黄精、麦冬、女贞子、淫羊藿、枸杞子、巴戟、桑寄生、黄芪等;
对干扰素有诱生作用的有黄芪、红花、当归、柴胡、郁金、苡仁、山药等;能活血化瘀,增强免疫,促进抗体产生的有丹参、当归、桃仁、红花、红参、熟地、淫羊藿、生首乌、紫河车等;
能明显降低转氨酶的有五味子、垂盆草、茵陈、黄精、虎杖、紫草、枸杞子等。
总之,要有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以健脾疏肝、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及扶正祛邪为原则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