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饮食如何做到均衡营养?探寻养生之道

中医饮食强调均衡营养,以达到滋养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饮食搭配上,要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五谷即大米、小麦、玉米等,能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等基础能量;五果如苹果、香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五畜如鸡肉、牛肉等提供优质蛋白质;五菜如菠菜、白菜等补充各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例如早餐可选择全麦面包搭配牛奶、香蕉,既富含碳水化合物又有水果补充营养。午餐可以米饭搭配红烧牛肉、清炒时蔬,保证了主食、蛋白质和蔬菜的均衡。晚餐则适量减少主食量,增加蔬菜和豆类的摄入,如绿豆汤搭配凉拌黄瓜。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寒热温凉属性搭配,避免过度食用热性或寒性食物。比如体质偏热的人可多吃一些凉性或寒性食物,如绿豆、苦瓜等;体质偏寒的人可适量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生姜等。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材选择,就能实现中医饮食的均衡营养,促进身体健康。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肥胖等,均与高脂肪饮食有关。

  素食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疏通肠胃,促进消化。素食中的纤维素,遇水后会膨胀,形成致密的网络,能在肠腔内吸附无机盐和有机酸,并进一步吸附水分,进而调整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而多食有纤维素的食物,如豆类、玉米及蔬菜中的芹菜、卷心菜、大白菜等,可以预防肠炎和肠癌的发生。

  荤素搭配,最好蔬菜的总量超过荤菜的一倍或一倍以上。现代营养学家认为,新鲜的蔬菜、干果、浆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良好食物。

  性味均衡

  食物是最好的医药,中医历来强调“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

  食物的性能与中药一样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不同性质的食物,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类似中药的治疗效果,如:

  ● 梨子味甘,性凉,是清补脾胃,止咳化痰,养阴润燥之佳品;

  ● 西瓜性寒,味甘,功用解暑热,除烦渴;

  ● 绿豆性寒,无毒,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 大枣性温,味甘,为补脾益胃,养血安神之常用药,也是常吃之佳果;

  ● 羊肉甘,温,大热,补虚祛寒,效同人参;

  ● 大蒜性温,味辛,是常用调味品,但有良好的解毒杀菌作用,能治疗腹泻咳嗽等症,有天然的广谱抗生素之称;

  ● 生姜性微温,味辛,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温中止呕之效用。

  因此食物同中药一样,必须平衡组合,才能保证五脏之气平衡。五味过偏则五脏失衡,产生疾病

  寒热均衡

  在日常膳食中偏食温类食物,或偏食寒凉类食物,都会对人体的体质与性格产生影响。

  常见的温性食物有大枣、酒曲、黑豆、辣椒、橘子、李子、桃、羊肉、鲤鱼、虾等,这些具有补虚劳、祛寒冷,益气血,暖腰膝等作用。

  常见的寒性食物有小米、绿豆、蘑菇、白菜、番茄、冬瓜、西瓜、莲藕、马蹄、梨、螃蟹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烦止渴、滋阴凉血的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中医饮食如何做到均衡营养?探寻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