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吃补品就一定能进补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吃补品就一定能进补吗?这可未必。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了补品,身体就能得到滋养和调理,但事实并非如此。

补品往往被宣传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然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非简单地通过吃补品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不同人的体质差异巨大,对补品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补品过敏或不耐受,吃了反而会引发不适甚至疾病。

而且,补品并不能替代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仅仅依赖补品而忽视了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适量运动以及良好的作息,身体依然难以获得真正的健康。

所以,吃补品并不等同于进补。在选择补品时,应该谨慎对待,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合理选择和使用,以避免因盲目进补而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之药补特别讲究‘对路’。‘对路’了,大黄可以当补药;不‘对路’,人参即为毒草。补药,也绝不应存在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关建在于运用。”

  “没有泛泛的补,没有包治百病的补,补一定是针对性的补,是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病机特点的补。”

  “‘补者,济其虚也。’可以说‘虚者补之’是运用补药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人们用药的目的,是为了用药的温凉寒热来纠正人体本身的凉热温寒。补药也是药,是药就有偏性。如果无虚滥用补药,会导致阴阳失调,使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扰乱。”

  “进补起源于宋代,盛行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流行于现代。从定义上来说,补品是指能够增强人体体质、改善某种虚弱状态的食物和中药。传统的进补起源于宫廷,早已不适合于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和健康状况。传统的宫廷补剂多是滋腻辛温之品,针对体弱纯虚之体,药虽名贵,‘能补虚者,皆能留邪’,现代人多数内有毒邪,服用后当然适得其反。”

  “进补应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病机特点的变化而推陈出新,新的进补理念应摈弃传统意义的‘补’。现代人既然大多湿邪内侵、热毒内蕴、气滞血瘀,那么针对性的利湿清热、泻下排毒、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改善了体质状况,恢复了体力精力,调解了阴阳平衡同样是补。”……这些话在访谈过后,至今还在我耳边游荡,令我深有收获。现代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想通过“进补”获得长寿、健康,这是无可厚非的美丽愿望。然而,愿望如何达成,依靠的并非是盲从,而是“对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吃补品就一定能进补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