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补气养血之龙眼,其食疗功效大揭秘”

龙眼,一种美味且极具食疗功效的水果。在补气养血方面表现卓越。

从补气角度看,它能促进人体元气的生成与提升,让身体充满活力,缓解疲劳感,尤其适合因气虚而常感乏力、气短的人群。

在养血方面,龙眼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铁等,能有效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状况。常食龙眼,可使面色红润,肌肤光泽,对于女性经期失血后气血的补充尤为适宜。

无论是将其直接食用,那甜美的口感在舌尖散开的同时,补气养血的功效也悄然发挥;还是制成龙眼红枣茶,与红枣搭配,更是强强联合,进一步增强补气养血的效果,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悄然滋养气血,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


龙眼的功效 吃龙眼的好处 吃龙眼有什么好处

  龙眼为亚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发源于中国,主要生长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等地。龙眼依不同的品种与生长地区,通常树龄一百多年,每年7~10月果实成熟,果龄七八十年。中国古人很早就食用龙眼,并给予栽种。东汉《神农本草经》说 “龙眼名益智,生南海山谷。”《后汉书》记述 “交趾七郡献龙眼,盖龙眼之见珍,自汉已然。”汉代所说的南海、交趾,相当于现今广东岭南地区。

  龙眼别名甚多,诸如龙目、骊珠、益智、圆眼、桂圆、蜜脾、荔枝奴、川弹子等。有的文献记述了某些别名的由来,明代《本草纲目》说 “龙眼、龙目,象形也。”唐代《岭表录异》对荔枝奴的解释为“荔枝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谓之为荔枝奴。”

  中国古人早已把龙眼用于保健疗病,认为是滋补良药,具有补益气血和安神等功效,能治疗失眠、健忘、惊悸、虚羸体弱、产妇浮肿等病症。龙眼肉可单独食用或制成龙眼膏,例如清代医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记述的“玉灵膏”,是用龙眼肉加白糖(用量约为龙眼肉的1/10)蒸熟加工的成药,据称其功效“大补气血,力胜参芪”,开水冲服可治疗气血不足者,并认为很适于产妇临产之前服之。龙眼还可和其他药物配伍成多种治疗用途的方剂,其中如宋代医家严用和在《济生方》记载的“归脾汤”,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等功效,至今仍为保健医疗常用之名方。

  此外,龙眼肉与其他食物可做成多种食品,如八宝饭、八宝粥是大家熟知的甜点,而龙眼莲子汤、龙眼红枣汤、龙眼赤豆汤等,还可供食疗之用。

  现代科学实验得知,龙眼肉富含葡萄糖、核黄素、钾、镁、磷,硒含量尤为突出。还含较多蔗糖、酒石酸、尼克酸、胆碱、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报道说,龙眼肉很可能还含有延缓衰老的物质。因此,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龙眼肉,对身体有补益。但中医学认为,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咽喉红痛、牙痛、阴虚内热者暂时不宜食龙眼。

  除了用龙眼肉保健医疗,中医文献还记载龙眼核、龙眼壳、龙眼叶的治病作用。将龙眼核煅存性后,研成细末(名为“骊珠散”),用于外敷创伤局部,能止血、定痛,并能减轻愈后瘢痕。《本草纲目》记述,取龙眼核6枚、胡椒14粒同研成细末,可用于擦治腋部狐臭。龙眼壳煅存性研细末,用茶油调成糊,可用于外敷治疗烫伤与久不愈合的皮肤溃疡。还有,龙眼叶煎汁,用于外洗治疗疮肿等。

  龙眼树木材纹理细密,质坚耐久,色紫悦目,用于雕刻工艺品,属上乘材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补气养血之龙眼,其食疗功效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