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冲刺阶段,许多家长和考生为了补充营养、提升精力,会选择食用参类食物。人参、党参等参类具有一定的补气养血、提神醒脑的功效,看似能为备考学子提供助力。然而,中医提醒,食用参类需谨慎。参类性温,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上火、烦躁等不适症状,尤其对于本身体质偏热或有实热证的考生来说,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高考状态。而且,参类可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对考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潜在影响。所以,在备战高考期间,若想借助参类食物来调养身体,应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调配和食用,切不可盲目跟风,以免适得其反。
吃参类食物备战高考要谨慎
首先,进补要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用不同的补法,如脾胃虚弱,胃纳差、消化不良、易腹泻的考生,家长可用山药、陈皮、茯苓、莲子、砂仁、鸡内金等调理。
对于经常熬夜、容易上火、口干口苦的考生,可以用10g西洋参煲汤,或2~3片泡水喝,以益气养阴清热;党参、太子参虽然性味相对平和,但是如加入淮山、莲子、芡实、薏米、百合、红枣等补凉类食材同服以降低热性就更好了。
确实属于虚寒体质的考生,才可用人参、高丽参以大补元气。
其次,进补要因时制宜,高考在夏季,气候炎热,过于热性的食材如羊肉、兔肉、黄鳝等不宜多食,百合、木耳、沙参、玉竹、麦冬、石斛、雪耳等凉性补品就比较适合多服用,赤小豆、扁豆、薏米、芦根、淡竹叶、荷叶等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也是不错的选择。
家长如何给考生进补才正确
要巧补不可蛮补
有的考生虽然复习很辛苦,但食欲不好,吃蹄髈、桂圆等滋腻补品容易腹胀,不思饮食。此时煮点山药红枣粥,就非常适宜。
又如人参是大补之品,但如果正患伤风感冒,误用了人参,不但不能发挥人参的强壮作用,反而会延误感冒的治疗。
进补要因时制宜
高考的时候,全国气温日益升高,特别是南方城市更是炎热,就不宜多吃热性的补品,建议准备鸭肉、海参、百合、白木耳等凉性补品,既滋补又祛暑。
人参有兴奋大脑、活跃思维能力的作用,适宜在早晨服用,这样白天精力充沛,学习效果好。如果在晚上服用,可能影响睡眠。而夜宵吃碗莲子红枣汤,宁心安神,会让考生睡个好觉。
考生要注意忌口
紧张的复习迎考,身体难免出现不适。咳嗽和哮喘患者不宜吃海鲜,如带鱼、黄鱼,虽然这些鱼含有大量的钙、磷、蛋白质,但其中的异种蛋白会引起进一步过敏。同样感冒咽喉红肿的人,不能吃桂圆、荔枝等补品,这些温热的食品会火上浇油,加剧咽喉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