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春季的护生草》
荠菜,那是春季里极为珍贵的护生草。在万物复苏的时节,它悄然绽放在田间地头。
荠菜有着诸多重要作用。从饮食角度看,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其嫩茎叶可清炒,口感鲜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能为餐桌增添一抹春日的生机;亦可做饺子馅,与猪肉等搭配,味道鲜美无比,让人回味无穷。
在药用方面,荠菜更是功效显著。它具有和脾健胃、止血解毒等功效,对脾胃虚弱、便血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常食荠菜,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抵御春季多变的气候对身体的侵袭。
荠菜就像一位默默守护人们健康的使者,在春季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温暖与呵护。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值得我们在春季好好品味和利用。
荠菜的功效与作用
荠菜,亦名护生草、地菜、鸡心菜、净肠草等,作为药用首见于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淡,性偏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健胃消食之效,可治疗因湿热导致的泄泻、痢疾、小便不利,以及吐血、咯血、尿血、崩漏、目赤疼痛、小儿疳积等。
食用荠菜习俗
民间食用荠菜的历史相当悠久,《诗经》《礼记》中均有记载,取其护生、养生之长。
阳春三月正是荠菜生长较为茂盛和鲜嫩的时节,江南地区一直流行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即用新鲜荠菜与黄豆、路路通或生姜、红枣一起,和鸡蛋共同煮食。或取粳米100~150克煮粥,将熟时放入洗净切段的新鲜荠菜60~100克,稍煮,加盐调味即成,此荠菜粥很适合饮食积滞、食欲不振的人。现在人们最常做的是用鲜嫩荠菜包饺子,堪称春季时鲜。不过要注意的是,荠菜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
另外,将荠菜晒干研粉,洒入凉席之下,可预防蚊虫叮咬;取干品煮水外洗皮肤,还可治疗湿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