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原创 年轻人也要当心!卒中急救指南:每延误1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尽早识别,立刻就医”。说到卒中,很多人觉得这是“老年病”,离自己很远,但现实令人警醒:卒中正悄然侵袭年轻群体,而急救的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与未来。

尽早识别 立刻就医

一、卒中不是“老年病”,年轻人也会中招

35岁的程序员小李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中风”扯上关系。那天加班到深夜,他突然感到头晕、右手无力,以为是劳累过度。直到喝水时水从嘴角漏出,同事察觉他面部不对称,才紧急送医。诊断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幸好发现及时,小李经过溶栓治疗恢复了健康,但他的经历绝非个例。

二、卒中,俗称“中风”,是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的急症

它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中国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35岁以上人群的卒中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中招?熬夜、高压力、高盐高油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现代生活方式,都是卒中的“催化剂”。而很多人对此浑然不知,甚至出现症状时仍不以为然,错失黄金救治时间。 卒中对中国人群造成的巨大负担 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每年新发卒中病例约240万,死亡病例约110万。现存卒中患者约1300万,其中约70%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我国卒中发病率为246.8/10万,40岁以上人群的卒中患病率高达2.19%。这意味着每45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罹患过卒中。更为严峻的是,卒中发病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35-45岁人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卒中所致的经济负担极其沉重,我国每年用于卒中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400亿元,间接费用(如护理成本、生产力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加强卒中防治,提升公众认知,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

FAST

三、FAST原则:记住这四个字,关键时刻能救命

卒中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延误1分钟,脑细胞就会死亡约190万个。快速识别是急救的第一步。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简单易记:

F(Face,面部):观察患者微笑时是否一侧嘴角下垂。可让患者露出牙齿微笑,正常者两侧面部运动对称,而卒中患者一侧面部无力,笑容不对称。

A(Arm,手臂):让患者平举双臂,观察是否一侧无力下垂。患者可能完全无法抬起手臂,或手臂逐渐下垂。

S(Speech,言语):听患者说话是否清晰。可让患者重复简单句子,如“今天天气很好”,卒中患者可能出现言语含糊、用词错误或无法表达的情况。

T(Time,时间):一旦出现以上任一症状,立即拨打120!同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这对医生决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中国,很多人遇到上述情况的第一反应是“休息一下看看”或“自己吃些药”,这是极其危险的误区。记住,对于卒中,时间就是大脑,犹豫的每一分钟都在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BEFAST更全面

四、发现卒中后,这四个动作至关重要

1. 立即拨打120,不要自行送医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急救系统有绿色通道,能提前联系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优先安排CT等检查,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自行送医可能因挂号、排队等环节延误治疗。

2. 保持患者平稳,侧卧防窒息 让患者平躺,头部略抬高。如果患者想呕吐,应帮助其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避免剧烈晃动患者头部。

3. 记录发病时间,告知医护人员 溶栓治疗有“时间窗”,通常是发病后4.5小时内。准确的时间记录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是否适合溶栓。

4. 不要喂食或喝水 卒中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喂食喂水易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卒中,重在预防

五、预防卒中,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

卒中虽然凶险,但可防可控。针对中国公众的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风险因素,预防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定期监测,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停药。

2、减盐减油:中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远超推荐值(5克/天)。少吃咸菜、加工肉制品,烹饪使用限盐勺。减少油炸食品摄入。

3、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等。利用零碎时间活动,避免久坐。

4、戒烟限酒:吸烟使卒中风险增加一倍以上。酒精每日摄入不超过25克(男性)和15克(女性)。

5、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颈动脉超声和心脏健康。有卒中家族史者更应提前关注。

适合中国人的卒中120

六、世界卒中日,让我们行动起来

今天是世界卒中日,让我们牢记“尽早识别,立刻就医”这八个字。卒中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人身上。学习急救知识,落实到日常行动,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仅能保护自己,也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家人朋友的生命。

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掌握卒中识别与急救知识。因为,关于卒中,我们犹豫不起,也失误不起。

----------------------------------------------

作者介绍:卢旺盛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习惯科学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原创 年轻人也要当心!卒中急救指南:每延误1分钟,脑细胞死亡19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