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每日科普 | 气喘、胸闷、浮肿?可能是心脏瓣膜在报警

心脏就像人体内一台永不停歇的水泵,而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这四扇“心门”,则精准控制着血液流动的方向,确保全身血液循环有序进行。

然而,这些关键阀门也难免出现故障:如果“关不严”(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就会倒流,迫使心脏加倍工作;如果“打不开”(瓣膜狭窄),血流就会受阻,导致全身供血不。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心脏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可能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有些人的“心门”天生就比较脆弱,就像出厂就带瑕疵的零件;而中老年人随着年纪增长,瓣膜会像老旧的门窗一样出现钙化、变形——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中,约13.3%存在瓣膜问题。此外,高血压、糖尿病会加速瓣膜老化,风湿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更是可能直接损伤瓣膜结构,让这些人群也面临更高风险。

瓣膜病变的早期信号十分隐蔽

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疲劳

比如爬楼梯或快走后就气喘吁吁,休息后能缓解。

发展到中度时,会出现胸闷、心慌,平躺时甚至感觉呼吸困难

若进展到重度,不仅会双腿浮肿、胸部疼痛,还可能突然晕厥——尤其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更要警惕猝死风险

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就该给心脏做一次“专业体检”了。心脏超声是诊断瓣膜病的“金标准”,就像给瓣膜做高清扫描,能清晰显示瓣叶厚度、活动情况,并精准评估反流程度,帮助医生决定该“修门”还是“换门”。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3年检查一次,有家族史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最好每年筛查。

治疗方面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一般而言,早期或轻度病变可能以定期观察和药物辅助治疗为主,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经医生评估药物难以有效控制时,则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干预

具体选择何种方案,需要心脏团队结合患者瓣膜的病变类型、严重程度、年龄、全身状况及个人意愿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比治疗更重要的

是日常对心脏瓣膜的精心维护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减少对瓣膜的损害;

遇到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要及时治疗,预防风湿热引发瓣膜病

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中等强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接受过人工瓣膜置换者,务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预防并发症。

总而言之

心脏瓣膜病

是一个可防可控的健康问题

通过提高警惕

及时筛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

进行规范管理

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

良好的长期预后

持续享有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来源 | 心脏外科

文章 | 韩雪松 贾一新

责任编辑 美编排版 | 宣传中心

审核 | 韩冬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每日科普 | 气喘、胸闷、浮肿?可能是心脏瓣膜在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