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孙倩文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其中肥胖率已超过16%。肥胖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减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网上有很多减肥方法,比如,只吃水煮菜能减肥,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减肥期间不能吃碳水。这些做法真的能健康减肥吗?记者采访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燕,给大家一一解释清楚。
【谣言一】只吃水煮菜能减肥
●结论长时间只吃水煮菜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危害身体健康,还易引发后续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快速反弹。
●分析周燕介绍,水煮菜确实有减肥优势:低热量、高纤维、高水分,能快速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且烹饪无额外油脂,能有效控制热量摄入,还能保留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为了减肥只吃水煮菜并不可取,因为长时间只吃水煮菜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营养失衡。长期缺乏优质蛋白、健康脂肪,会导致肌肉流失,引发营养不良、代谢下降,还可能出现脱发、皮肤变差、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身体不适。膳食纤维过量且缺乏脂肪润滑,可能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同时,能量供应不足,会出现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食欲反弹。长期压抑食欲,易引发后续暴饮暴食,甚至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导致体重快速反弹。
【谣言二】吃欺骗餐能提高基础代谢
●结论欺骗餐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基础代谢,而且容易变成“放纵餐”。
●分析欺骗餐是指在连续一段时间的相对低热量、低油脂、低碳水饮食后,挑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给自己来一次高热量、高碳水的饮食。一些说法称,经常性的低热量饮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而欺骗餐可以通过增加热量摄入来刺激代谢,使基础代谢率得以提高进而实现减肥效果。
周燕解释,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欺骗餐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基础代谢,更多是心理和短期生理调节作用。从科学角度看,短期低热量饮食确实可能让代谢轻微下降(身体适应节能模式),欺骗餐摄入的高热量能让身体短暂“脱离节能”,但这只是暂时恢复到之前的代谢水平,并非真正提升。此外,吃欺骗餐对体重控制还有以下不利影响:
抵消热量缺口。若欺骗餐热量超标过多(如单次吃几千大卡),反而会让之前的热量缺口归零,甚至造成热量盈余,变成“放纵餐”,拖慢减重进度。
引发食欲反弹。过度放纵的高油高糖饮食会刺激食欲,可能打破之前的饮食克制,导致后续暴饮暴食,形成“克制—放纵”的恶性循环。
增加身体负担。突然摄入大量油脂、糖分,可能加重肠胃消化负担,引发腹胀、腹泻,还可能导致血糖、血脂短暂波动。
周燕提醒,欺骗餐的核心价值其实是缓解心理压力,长期克制饮食容易产生食欲压抑,欺骗餐能适度满足口腹之欲,避免因过度克制导致的暴饮暴食,让减肥计划更易长期坚持。欺骗餐的关键是适度,建议选高碳水(如杂粮饭、红薯)+适量蛋白(如瘦肉、鸡蛋),而非油炸食品、甜品等纯垃圾食品。同时频率控制在1~2周一次,单次热量比日常多300~500大卡即可,避免变成“放纵餐”。
【谣言三】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元凶
●结论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能量主力军,作用十分关键,长期不吃碳水身体会出大问题。
●分析周燕介绍,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能量主力军,作用特别关键——
供能快又省钱:大脑、肌肉全靠它供能,吃对了才能精力满满。营养丰富:天然碳水(如糙米、玉米、杂豆)里有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帮肠道动起来,还能增强饱腹感。稳代谢护健康:帮助身体维持正常代谢,避免因能量不够导致乏力、头晕。
肥胖的核心原因是长期热量摄入比消耗多——多余的能量会变成脂肪存起来,和碳水本身没什么关系。真正的“推手”是高油高糖的油炸食品、奶茶甜品、加工零食,再加上总坐着不动、吃饭不规律、睡眠不够这些坏习惯,才会让体重超标。
很多人觉得“戒碳水就能瘦”,其实是误区,长期不吃碳水会出大问题——
没力气还容易变笨:大脑缺能量,会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代谢变“懒”:身体以为在“闹饥荒”,会启动节能模式,导致代谢变慢,不仅更难变瘦,而且容易反弹。肠道“罢工”:缺少膳食纤维的摄入,便秘容易“找上门”,肠道健康也受影响。情绪失控:能量获取不足,容易焦虑、发脾气,还可能忍不住暴饮暴食,导致越减越胖。
吃碳水不用怕,找对方法反而帮减肥,核心有四个原则:
选“粗”不选“精”。用燕麦、糙米、玉米、红豆这些全谷物、杂豆替代一半白米饭、白面条,饱腹感强还扛饿。
总量要可控。每天吃200~300克谷类(大概1~1.5碗米饭),其中全谷物和杂豆占50~150克。
时间要选对。碳水多放在早餐、午餐吃,给白天活动供能;晚餐少吃一点,睡前3小时不要吃碳水。
合理搭配是关键。每餐都要有“碳水+优质蛋白(鸡蛋、瘦肉、鱼虾、豆腐)+蔬菜”,这样吃能稳定血糖,还不容易饿,营养也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碳水看着能吃,其实是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一定要少碰。如蛋糕、果茶、饼干等添加糖大户,高糖高热量还没营养;白米饭、白面条等精制米面,加工时营养全流失了,吃了容易饿,还会让血糖忽高忽低;油条、薯条、薯片等油炸淀粉,又油又咸,吃一口相当于“喝了半口油”。
健康“享瘦”养成3个饮食好习惯
周燕提醒,要想“健康瘦”,就要注意不能快速减重,而是要“长期能量平衡+营养均衡+生活习惯适配”,让体重缓慢下降(每周0.5~1千克)。这样不伤害代谢、不反弹,还能养出好体质。具体来说,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控热量但不能饿肚子。每天制造300~500大卡的温和缺口(比如少喝1杯奶茶+多走20分钟),千万别极端节食。
其次,吃对三类核心食物。碳水选“粗”的,用糙米、燕麦等替代一半白米饭、白面条,每天吃200~300克(1~1.5碗),扛饿还稳血糖。蛋白不能缺:每餐加手掌心大小的优质蛋白(鸡蛋、瘦肉、鱼虾、牛奶),保住肌肉、增强饱腹感。蔬菜多吃不限量:每天吃够500克(约2大盘),优先绿叶菜、菌菇、瓜茄类,低热量高纤维。
再次,要避开“热量陷阱”。少碰奶茶、甜品、油炸食品、加工零食。这些食物热量高、营养价值低,容易让热量超标。
最后,日常还要养成3个好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每口嚼20次),别边看手机边吃饭;每天喝够1.5~2升水,饭前喝1杯水能减少正餐摄入。
拒绝“单一饮食”。不能只吃水煮菜或者完全戒碳水,营养均衡才能长期坚持。
灵活调整不纠结。偶尔吃一顿“欺骗餐”,缓解心理压力。如果某天吃多了,第二天适当减少热量,再多走走路,不用焦虑。
编辑:王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