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编者按
生命的价值,在于点点滴滴的积累与坚守;医学的精神,在于细致入微的关怀与追求。今年,宣传中心推出“点滴”新闻专题,聚焦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努力、每一次挑战、每一步精进、每一次感动……在这里,“点滴”不仅是一个量词,更是一种精神的写照——它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温度,彰显着专业精进的高度,传递着生命至上的信念。
从一滴水珠折射阳光,从一个瞬间见证永恒。“点滴”新闻专题将通过记录医院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展现我们每一位员工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付出。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正是推动医院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始于细节、成于专注,共勉!
点滴创新
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
是消化内科常用的微创手段
然而
传统的十二指肠乳头
括约肌大切开(EST)
在取石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损伤了
Oddi括约肌的结构与功能
别小看了这个位于小肠入口处的“阀门”,Oddi括约肌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胰液和胆汁从肝脏、胰腺流向小肠,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如果它丧失了功能,则会导致结石复发、胰腺炎风险增加、消化吸收障碍等并发症。
如何能在取石的同时,修复乳头括约肌的功能?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永辉,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技术——内镜下夹闭乳头成型术(ECPP),让“缝合”成为ERCP术后的常规动作,达到重塑Oddi括约肌的目的。
从临床痛点出发 重塑修复逻辑
“我们不仅要把石头取出来,更要把括约肌功能留下来。”在消化内镜领域深耕四十余年,黄永辉坚定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他提出了ECPP技术的核心思路:“在完成EST大切开(≥1cm)后,使用可旋转开合金属钛夹(和谐夹),对切开创面进行‘拉链式’闭合”,重建Oddi括约肌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肠内延伸型支架放置及ECPP术后X线图
ECPP技术方案:ERCP取石术后,留置改制鼻胆管引流,用和谐夹对切开创面进行“拉链式”闭合。
一项技术 三大创新价值
ECPP并非简单的“夹闭”,而是一项系统化的修复工程:
1、结构重建:通过对位夹闭,恢复乳头形态,促进黏膜愈合;
2、功能恢复:保留括约肌收缩功能,减少肠胆反流,降低ERCP术后结石复发;
3、并发症控制:降低术后出血、穿孔、胰腺炎等风险。
黄永辉强调:“ECPP不是EST的替代,而是其功能的延伸与升华。”
从理念到实践 细节定义成败
ECPP技术的成功,依赖于术者对解剖结构的深刻理解与内镜操控能力。黄永辉团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以下三个方面——适应证明确、禁忌证严格以及术中术后管理规范,这些细节共同为ECPP技术的执行保驾。
黄永辉(右一)团队手术照片
创新不止于技术 更在于系统化推进
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务委员、多项全国指南的牵头撰写者,黄永辉始终致力于内镜技术的规范化与创新性发展。他不仅在国内各大会议中进行ECPP的现场演示与带教,更将这一技术写入培训课程,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是为了患者获益更大化。”黄永辉表示,“ECPP是我们从‘治病’到‘治人’理念的体现,也是内镜微创走向功能微创的重要一步。”
从“切开”到“缝合”,从“取石”到“修复”,黄永辉带领团队用一项ECPP技术,展现了临床医生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它不只是钛夹的夹闭,更是对疾病治疗逻辑的重新思考。
在医疗创新的路上,没有终点。正如黄永辉所说:“医生不应只是执行操作,更应推动技术的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来源 | 消化内科
文章 |程捷瑶
责任编辑 | 韩冬野
美编排版 | 宣传中心
要闻回顾 news
11周年 | 十佳!清华长庚荣膺北京医务社工十大创新模式
点滴精进 | 挑战腹腔镜切除胰腺体部癌及腹腔干、肝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