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世界胰腺癌日|中年查出“癌中之王”,术后平安生存十年:“手术成功日就是我的新生日!”

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一场特殊又珍贵的相聚——江苏省人民医院第六届胰腺病友会温情举行。现场,多位曾罹患“癌中之王”的患者动情地分享了自己与癌斗争、与病共舞的感人故事。这不仅是医患间的温情重聚,更是生命力量的动人见证。

每天一包烟、三五两小酒,人到中年查出“癌中之王”

“蒋院长,感谢您啊,您看我现在恢复得不错吧!”握着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蒋奎荣的双手,花甲之年的患者张先生十分激动。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红润的面庞上。“整整十年了,真没想到,我还能健康地站在这里。”

时光倒流回2015年秋天。彼时49岁的张先生,还过着烟酒相伴的日子,每天一包烟,三五两白酒,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继续。直到十月初的一个清晨,他感到整个腹部不断下坠、胃部非常不舒服。“买了各种药,却越吃越难受。”在当地医院,看到“胰头占位”的报告时,张先生的世界犹如瞬间崩塌。“我岳父就是因为胰腺癌走的……”回忆至此,他停顿了片刻,“那种感觉,就像被宣判了死刑。没想到才一两年时间这个病竟然又落到了我的头上。”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中年罹患此症,对整个家庭都是沉重打击。带着最后一线希望,他们辗转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外科。“幸运的是专家看过后认为可以做手术,所以11月17日就开了刀。”手术一切顺利,配合后续治疗及随访,如今的张先生与常人没什么两样。重获新生的张先生站在曾经挽救他生命的医院里,不住地对曾经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连声道谢。“现在我的生日就是11月17日,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多学科、全链条、一体化诊疗,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胰腺癌因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且预后较差,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恶性肿瘤。而如今,其发病率已升至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十位,防控形势严峻。

“今天的相聚特殊而珍贵,现场有三十几位术后生存超过三年的病友们,而且绝大部分都超过了5年,最长的病友已经跨过了十几个春秋。”蒋奎荣教授直言,三五年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对每一位胰腺癌患者和家属而言,却是1800多个日夜的守护和坚持。

他指出,提升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离不开建立“全链条”诊疗体系。这包括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即便是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患者,也应尽早接受化疗、免疫或靶向等综合治疗手段,其中一部分患者可通过‘转化治疗’重新获得手术机会。过去生存期极短的病例,如今也能实现长期生存。”蒋奎荣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2014年9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胰腺中心正式成立,依托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整合了普外科、重症监护、肿瘤内科及消化内镜等多科室力量,形成一体化诊疗平台。团队围绕胰腺癌开展了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推动诊疗技术进步。蒋奎荣表示,通过这一系列努力,在该中心就诊的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以往已有显著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胰腺癌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专家提醒,若出现持续性饱胀、隐痛、不明原因消瘦或新发糖尿病等症状,以及本身患有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等良性疾病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针对性筛查。目前筛查主要依赖两种手段:一是抽血检测肿瘤标志物,但该指标仅对约60%–70%的患者呈阳性,部分晚期患者指标仍可能正常,因此不能仅依赖此项结果;二是必须进行增强CT检查。普通CT平扫分辨率有限,早期病灶易被漏诊,增强CT才能有效发现病变。

“临床上,不少胰腺癌患者早期曾被误诊为胃病,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强对早期信号的识别意识、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蒋奎荣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视频 吕彦霖

校对 胡妍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世界胰腺癌日|中年查出“癌中之王”,术后平安生存十年:“手术成功日就是我的新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