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汗水和闷热不仅带来粘腻感,更悄悄为一群“不速之客”——真菌(如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念珠菌等),创造了温床。这些细微的真菌普遍存在于你我所处的生活环境里,潮湿且温暖的环境可促使它们快速繁殖。游泳池的地板、健身房的器械、未及时更换的鞋袜,甚至家中的宠物都可能成为传染源。皮肤本身若存在微小损伤(不易察觉)、局部潮湿多汗或免疫状态稍弱,更容易使真菌有机可乘。皮肤浅表真菌感染,即临床上常说的各类体表“癣”,因夏季湿热环境利于真菌繁殖,成为该季节皮肤科门诊的主要就诊病种之一。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下都有哪些类型的“癣”需要引起注意?
夏季高发的癣菌病:
图片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
足癣(脚气)
最常见。表现为趾缝发白、浸渍、糜烂、脱皮,或足底、足缘水疱、脱屑,常伴剧烈瘙痒。反复搔抓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股癣
常发生于腹股沟、臀部等部位。特征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边缘隆起、脱屑、清晰,中心可自愈,痒感明显。出汗多、紧身裤、久坐更易诱发。
甲癣(灰指甲)
真菌侵犯指甲或趾甲导致病变,是顽固难治癣菌病,常伴有足癣。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甲出现甲板增厚且质地变脆易碎、变色(变黄、变白甚至褐色)、粗糙等。
体癣
身体躯干、四肢(除手足、头皮、腹股沟等)发生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为环状、铜钱状红斑,边界清晰活跃,伴有脱屑、丘疹或小水疱,轻度瘙痒。
花斑癣(汗斑)
是另一种真菌——“马拉色菌”感染引起浅部真菌病。表现为前胸、后背、肩颈处色素沉着(褐色)或减退(白色)斑片,表面覆有细糠状鳞屑。出汗多时可能稍痒。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
是马拉色菌侵犯毛囊引起的真菌病。胸背部多发,直径2-4mm的半球形红色丘疹,顶端伴针尖大白脓头,可数十至数百个皮损密集簇集分布,常伴有瘙痒。区别于细菌性毛囊炎。
治疗原则:
若不小心感染了癣,切勿自行用药,尤其不要使用含激素药膏(如皮炎平等),会使皮疹加重。建议尽早至皮肤科就诊,医生会给予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上常首选局部抗真菌药膏,如丙烯胺类(特比萘芬乳膏)、唑类(如酮康唑/联苯苄唑/咪康唑乳膏)、环吡酮胺、阿莫罗芬等。每日1-2次,均匀涂抹于皮损及周边区域,坚持2-4周。
花斑癣、马拉色菌性毛囊炎等面积较大可配合使用2.5%二硫化硒洗剂或2%酮康唑洗剂,洗澡时涂抹全身(重点胸背颈部),按摩保留5-10分钟后冲净,每周2次,治疗2-4周。
顽固、面积大、外用药效果不佳者,如多发的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可在医生指导下可联合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甲癣(尤其是累及多个甲板的重症患者),外用药物渗透受限,常需口服抗真菌药治疗。首选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疗程3-4个月。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夏日防护:
衣物鞋袜:经常更换透气纯棉衣物袜子;鞋袜可用抗真菌喷剂处理或在阳光下暴晒,或使用紫外线消毒设备。尽量避免与家人混用拖鞋、毛巾。
保持干爽:出汗后及时冲澡擦干,尤其褶皱部位(足趾缝、腹股沟、腋下、臀沟等褶皱处)要彻底擦干。
环境清洁:浴室地垫、脚布、拖鞋保持干燥清洁;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酒店地毯等潮湿场所,避免赤脚行走。
慎用公共物品:减少共用拖鞋、毛巾、浴巾、指甲剪、梳子、帽子、剃须刀等直接接触皮肤的物品。
宠物处理:宠物(猫狗)可能携带癣菌,若其有脱毛红斑,需及时带其就诊是否患病,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来源:皮肤性病科
作者:宋歌
荐稿:王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