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说
协
和
科
普
近期,急诊接诊了一名老年男性患者,突发剧烈腹痛,经检查确诊为直肠穿孔,需行急诊手术。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长期便秘,家属常“抠粪便”协助排便。本以为只是“小毛病”,却演变为危及生命的急腹症。但这并非个例,老年人便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是便秘?老年人为什么更容易便秘?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就为您一文详解。
1
老年人便秘有多常见?
便秘不仅仅是“拉不出来”那么简单。医学上通常将以下情况定义为便秘: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要辅助排便。如果这些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就被称为慢性便秘。
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肠道功能减退引起,而非器质性病变所致。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有15%~20%受到功能性便秘困扰,8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甚至接近40%,并随着年龄增长持续升高。
2
主要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便秘往往是身体功能退化、生活习惯、疾病与药物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变慢、神经反应迟钝、腹肌力量不足、消化液减少,这些生理退化都会导致排便困难。
(2)生活方式:饮食缺乏纤维、水分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排便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便秘。
(3)疾病与药物:阿片类止痛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药物副作用,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中风等慢性病都会影响排便功能。长期滥用泻药或灌肠也会让肠道产生依赖,越用越“懒”。
3
为什么便秘可能会导致肠穿孔?
如果便秘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肠道里的粪便会像石头一样越积越硬,一方面会不断压迫肠壁,长时间会压坏肠黏膜,导致缺血坏死,甚至溃烂穿孔;另一方面,大量粪便堵在肠道里,使堵在前面的肠道像被吹胀的气球一样不断扩张,内部压力越来越高,最终可能把肠壁“撑破”。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或乙状结肠下段,因该处下端比较固定,上端游离活动度较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扭曲成角,加上血液供应较差,是最容易发生粪便嵌塞和穿孔的“高危地带”。
4
如何安全地为老年人人工取便?
为老年人进行人工取便时,建议取左侧卧位,操作前剪短指甲、戴好无菌手套,并在手指和肛周涂上润滑剂(如凡士林/石蜡油)。轻柔地将手指伸入肛门,顺时针慢慢取出粪便,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如出现疼痛、出血、心悸、突然腹肌紧张应立即停止操作,警惕穿孔或迷走神经反射。操作环境应温暖舒适,取便后用温水清洁肛门,保持局部卫生。患有肛裂、痔疮出血、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房颤等)或不能配合的老人不宜进行该操作。
5
通常结直肠穿孔易发生在用力排便、不正当辅助排便等诱因后,典型表现为左下腹剧烈疼痛,逐渐扩散至全腹,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和排便排气停止,腹部查体可触及全腹部腹肌紧张、伴散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但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降低,对疼痛感觉迟钝,腹壁肌肉松弛,腹痛、腹肌紧张不典型,有时腹部按压疼痛减轻并不代表好转,更常见的是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意识模糊)、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隐性信号”。如老人便秘后出现上述情况,应高度警惕穿孔,立即停止进食进水,尽快就医。
6
老年人如何预防
长期便秘或肠穿孔的发生?
1、从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做起
(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类,其中可溶性纤维口感细腻,易于摄入,还能作为肠道菌群的底物,具有益生元性质,尤其适合老年人。鲜嫩蔬果富含可溶性纤维、水分和维生素,建议作为老年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主动喝水:老人常常感觉不到口渴,但仍应每天主动饮水1500~1700ml左右,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3)适当活动:散步、打太极、做体操或床边轻运动都有助于肠道蠕动,卧床患者可以做轻度床上腹部按摩或肢体活动。
(4)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段(如晨起或饭后2小时内)上厕所,不要忽视便意。
2、注意排便方式,保护直肠肠道
(1)避免强行用力排便:排便时不应憋气、久蹲,防止腹压过大。
(2)使用灌肠或人工取便要轻柔:操作时务必小心,避免损伤肠壁,尤其不能频繁用力,尽量由医护人员操作或在指导下进行。
3、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泻药
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酚酞等),这会导致肠道惰性;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容积性或渗透性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警惕钙剂、铁剂、止痛药等便秘诱发药物,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积极控制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基础病。
4、定期肠镜检查,排除肠道相关疾病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议定期肠镜筛查,如便秘症状持续或加重,在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运动)和药物治疗后未缓解,或出现新发症状(如腹痛、便血),需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
7
关于老年人便秘的常见误区
1、每天排便才算正常?
错!正常的排便频率范围是每天3次到每周3次。关键在于排便规律且顺畅,而非一定要每天排便。有些老年人自然排便次数可能较少,但也是正常的。
2、便秘了就多吃香蕉?
错!香蕉与苹果、梨等水果相比,所含的膳食纤维并不算高,润肠效果还不如梨和苹果。而且未完全成熟的香蕉鞣酸含量多,吃了反而加重便秘。每天1~2根即可,过量可能因高糖分导致腹胀。
3、灌肠或开塞露安全无害?可以长期使用?
错!虽然它们比口服泻药安全一些,但这些干预措施也存在风险,操作不当会造成直肠或肛管损伤,长期使用会使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效果变差,最终诱发更严重的便秘。
老年人的便秘绝非小事,它可能是生活质量下降的隐患,更可能在不经意间酿成大祸。通过科学认知、合理干预和早期防控,才能真正为长者“排忧解难”。
参考文献
[1]郑松柏, 姚健凤, 张颖.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J].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7,4(02):7-15.
[2]杨直, 吴晨曦, 高静, 等. 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16):2092-2097.
[3]Lucak S, Lunsford T N, Harris L A.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the Geriatric Population[J]. Clin Geriatr Med, 2021,37(1):85-102.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便秘临床诊断与治疗规范[J]. 中华消化杂志, 2024,44(10):649-658.
[5]李晔, 王宝, 于普林, 等.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9[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38(12):1322-1328.
[6]张丹静, 姜雨婷, 冯雪, 等. 老年功能性便秘管理相关循证指南的质量评价[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24(15):1828-1833.
文字/ 王亚琦 曹桢 陈亚萍 刘玮楠
审核/ 张冠南 陈洋 王维斌
图片/ 网络
编辑/ 洪成伟
主编/ 段文利
监制/ 吴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