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知识 »

“咸入肾”如何把控其度?这一养生要点需知晓

“咸入肾”是中医的一种理论观点。然而,过多摄入咸味对肾脏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掌握好度。

从饮食角度来看,日常饮食中应适量添加盐分,避免过咸。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盐量不宜超过 6 克,这既能满足身体对钠的基本需求,又不至于给肾脏带来过重负担。比如在烹饪时,可减少盐的使用量,利用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来提升食物的味道。

对于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因为肾脏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排出过多的钠,过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加重。

此外,除了饮食中的盐,还要注意一些隐形的盐分摄入,如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等。要学会看食品标签,尽量避免食用过多含钠量高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在“咸入肾”的理论指导下,合理掌握咸味的摄入度,呵护肾脏健康。


咸补肾还是伤肾 滋阴补肾 养肾的生活习惯 中医补肾

  “咸入肾”是指咸味的药物或食物最容易作用于肾,咸味适度可以养肾,过咸则伤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的概括,不同于西医的肾脏。传统医学认为“肾主水”,即肾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而咸味食物能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压平衡及水盐代谢,可增强体力和食欲,防止痉挛。因此,在呕吐、腹泻及大汗后,适量喝点淡盐水,可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

  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及某些肉类。它们还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如海蜇味咸,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的作用,对痰热咳嗽、小儿积滞、大便燥结者很合适;海带适宜甲状腺结节、痰火结核者;猪肉味咸,除能滋阴外,也能润燥,适宜热病津伤、燥咳、便秘者食用。

  一般成人每天吃6克左右盐已足够,味过于咸反而伤肾。中医讲“肾主骨生髓”,即人身的骨骼都与肾的功能相关,因此过咸的东西会损坏骨头。长期高盐饮食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大约80%的肾脏病患者,也是高血压患者。而这种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是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即其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因此,所有的肾脏病患者都要低盐饮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咸入肾”如何把控其度?这一养生要点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