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几乎被公认为是最难对付的一种。它起病隐匿、扩散迅速、治疗手段有限,哪怕接受了手术或化疗,大多数患者仍逃不过复发的命运。尤其是当癌症进入终末期、伴随多处转移时,传统疗法往往已无能为力。可就在这样一种几乎被宣判“无望”的情境中,日本东京的一个病例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免疫医学的一个新可能。
这位患者是一名七十多岁的男性,曾因胰腺头部导管腺癌接受手术,术后一年复查时却发现癌症复发,且转移至肝脏与多处淋巴结。面对这种情况,医生们仍尝试了六个疗程的FOLFIRINOX化疗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肿瘤略有缩小,却很快出现新的转移灶。患者的身体也被化疗副作用摧残得极度虚弱——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肝功能受损、炎症指标升高。就在这时,医生决定停止化疗,尝试一种大胆的新方案:让患者的免疫系统成为主角。
治疗方案的核心是三种免疫疗法的联合使用。首先是α-半乳糖神经酰胺树突状细胞疫苗,这种疫苗能激活人体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使它们分泌大量干扰素γ,从而唤醒整个免疫系统的防御网络。其次是WT-1抗原树突状细胞疫苗,它通过向免疫系统呈递特定的肿瘤抗原,引导T细胞开展“定点打击”。第三种疗法是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医生将患者自身的NK细胞在体外扩增、激活,再回输体内,让它们像“突击部队”一样无差别清除异常细胞。为了进一步增强疗效,医生还在每次疫苗注射当天加入少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当于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让免疫反应更充分。
整个疗程持续近三个月,共进行了七次综合治疗。随着疗程推进,医生注意到患者的体温在注射后会轻微上升,表明免疫系统被激活。而在三个月后的影像复查中,令人震惊的结果出现了:PET-CT显示原先清晰可见的胰腺复发病灶和肝转移灶全部消失,代谢信号完全归于平静。与此同时,血液检查显示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CA19-9从88降至54,DU-PAN-2从267降至76;免疫系统的平衡也大幅改善,淋巴细胞比例由18%升至25.6%,炎症指标下降,肝功能恢复正常。最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切的发生都没有伴随化疗常见的恶心、呕吐、脱发或感染等副作用。患者的体重回升,体力恢复,甚至能重新外出活动。一年后,他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生活状态,没有癌症复发的迹象。
医生们认为,疗效的关键在于这三种免疫疗法之间形成的协同效应。α-GalCer树突状细胞疫苗像一枚“启动信号”,通过激活NKT细胞,迅速点燃免疫反应;WT-1疫苗则提供了精准的靶向信息,使T细胞能锁定癌细胞进行清除;而NK细胞则在外围提供持续的非特异性攻击。这种“唤醒—聚焦—进攻”的立体防御体系,使免疫系统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多层次的抗癌防线,从而突破了胰腺癌一贯顽固的免疫抑制屏障。
传统上,胰腺癌被称为“冷肿瘤”,意指它的肿瘤微环境对免疫反应极度不友好。癌细胞会分泌多种物质抑制T细胞功能,招募免疫抑制性细胞形成防护壁,让外来的治疗手段寸步难行。单纯使用WT-1疫苗或NK细胞疗法时,这种屏障几乎无法打破。而α-GalCer的引入,让局面出现了转机。它不仅能直接激活NKT细胞,还能刺激免疫系统释放干扰素γ、白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从而间接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协同作用。研究者认为,正是这种“跨系统的免疫协调”,使得原本冷漠的胰腺肿瘤“热”了起来,重新暴露在免疫系统的火力之下。
当然,这一病例只是单个患者的结果,不能被视为普适的治疗结论。研究者也坦言,免疫细胞疗法成本高昂,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剂量与间隔标准,不同患者之间的免疫反应差异也极大。此外,这种疗法需要严格的实验室制备条件,因此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推广。然而,正如论文中所指出的,这个病例为免疫治疗的未来提供了启发——即便是最顽固的癌症,当化疗和放疗都失效时,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依然可能成为最强大的“药物”。
参考文献:
Liu K, Nagai H, Kanai N, et al. Complete Response in Recurrent End-Stage Pancreatic Cancer After Combined Immune Cell Therapy of α-Galactosylceramide Dendritic Cell Vaccine Therapy, Wilms’ Tumor 1 Dendritic Cell Vaccine and Natural Killer Cell Therapy[J]. Cureus, 2025,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