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问答网 中医问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40岁胃癌伴腹膜转移,被判“无救”后,她的转机在哪里?

2024年11月前后,江苏扬州的张女士开始感觉饭后胃胀,还伴有恶心感。她以为是普通胃病,自行在药店买了健胃消食的药,断断续续吃了好几个月。然而,这场持续近四个月的"消化不良",竟是命运埋下的沉重伏笔。

2025年2月7日,在家人劝说下,张女士到扬州市中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让全家人的心沉到了谷底——"胃体低分化癌,部分印戒细胞癌"。

为了寻求更明确的诊断,2月11日,家人又陪她来到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然而,更详细的PET-CT检查结果,击碎了最后一丝侥幸:检查显示胃体远端及胃窦部壁不规则增厚,大网膜呈污垢样改变,肝胃间隙、肝门部等多处发现增大淋巴结,考虑转移,同时还发现腹盆腔大量积液。

"医生告诉我们已经出现了腹膜转移,说这种情况神仙来了也没有用,没有救了。"这句话成了压垮张女士的最后一根稻草。那段时间,她每天以泪洗面,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丈夫后来回忆说:"她有时候刷到抖音上关于生病的视频,都会哭得不能自已。"

不放弃的希望

面对西医"无力回天"的结论,丈夫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我不想放弃,我要给妻子再试试中医!"那段时间,他像着了魔一样,查阅所有关于"胃癌晚期"和"中医调理"的资料,一家家医院进行对比。"我找了好多家医院,经过对比发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打听后都说这里不错,就赶紧来了。"

3月3日,初春的寒意还未散去,丈夫独自踏上了开往郑州的高铁。背包里装着妻子厚厚的病历和检查单,沉甸甸地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在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他见到了袁希福院长,急切地描述着妻子的状况:"精神很差,脸色蜡黄,吃不下饭...肚子胀得难受,腹水严重,整个人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袁希福院长安静地听着,仔细查看病历后,除了详细叮嘱用药方法外,还特别强调:"药物是一方面,病人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千万要注意。"

转机与波折

服药10天后,丈夫欣喜地打来电话告知:"腹水基本消失了,气色也好多了,但心情还是不太稳定。"然而这份喜悦只维持了几天,他又打来电话询问:"能不能以后不化疗了,只用中药调理?"医生在电话里耐心解释,化疗方案需要结合当地医院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来定,并打了个比方:"化疗是打仗,中药是修战壕,两者并不冲突。但最终要不要进行化疗,还得看身体的具体反应。"

4月份,丈夫再次推开诊室的门,脸上带着复杂的神情:"现在腹水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气色和舌苔都好多了...但还是感觉消化有点慢。马上就要进行第4次化疗和靶向治疗了,想着再开点中药调理身体..."临走时,他悄悄拿走了诊室里那本《关爱生命》的小册子,希望能帮助妻子重拾信心。

然而,命运似乎又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当张女士咬牙完成第4次化疗后,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有进展,化疗效果不理想。"这个消息让本就脆弱的张女士几乎崩溃。这时,她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袁希福院长。

重拾信心

5月26日,张女士亲自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刚走进诊室,泪水就止不住地流下来:"西医说已经没有希望了..."说着便开始痛哭。

"不管别人说有没有希望,你现在自身感觉怎么样?"袁希福院长递过纸巾,温和地问道。

"我感觉没什么不舒服的,腹水也没了,不化疗之后也好多了....""但她现在整天情绪低落,一天要哭好几次。上次我拿回去的《关爱生命》,她看看心态还能好一点,但一看到抖音上相关的视频就又忍不住哭起来..."丈夫在一旁补充道。

看着泪流满面的张女士,袁希福院长轻轻叩了叩诊桌:"不要压力那么大。他说没有希望,你就换个人治疗。自己感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定义你的生存期?......你哭一次,就冲淡一次药效!哭那么多次,药就白喝了!"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里,他时而像长辈般严厉,时而又像老朋友般温言开解,从中医理论讲到以往治疗过的胃癌患者如何用信念渡过难关。话语朴实,却句句说到了张女士的心坎上。

张女士的泪水渐渐止住了。袁希福院长的话语,仿佛叩开了她心中那扇摇摇欲坠的门。我们无法预知张女士最终能走多远,但那一刻的转变是清晰可见的——当"生命倒计时"的宣判悬在头顶时,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样东西在支撑着生命的重量:那是对"既定命运"的不屈服,是医者倾注的、超越药物本身的那份关怀,是患者在绝望深渊中,终于愿意伸手抓住的那一线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医问答网 » 40岁胃癌伴腹膜转移,被判“无救”后,她的转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