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由于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现时的分期,因此“预防优于治疗”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效预防肺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明确的致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吸烟:首要致病因素,戒烟刻不容缓
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元凶。数据显示,超过80%的肺癌患者与长期吸烟有密切关系。烟草燃烧时产生的焦油、尼古丁、苯并芘等数十种致癌物会直接损伤支气管黏膜,诱发细胞癌变。值得注意的是,若吸烟与酗酒并存,其对呼吸系统的伤害会产生协同效应,导致患癌风险成倍增加。对于吸烟者而言,彻底戒烟是保护肺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2、空气污染与职业暴露:远离有害环境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或特定有害环境中,是肺癌的另一大诱因。这包括:
室外大气污染: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室内空气污染:如厨房油烟、装修材料释放的氡气和甲醛。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砷、铬、镍等有害物质的工种(如采矿、化工行业)。
建议相关从业人员严格做好职业防护,并坚持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3、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高温烹饪藏风险
饮食也与肺癌风险相关。长期大量食用高温油炸、煎烤的食物,可能对呼吸系统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这类食物在高温烹制过程中,不仅营养成分被破坏,还可能产生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具有致癌风险的化学物质。建议多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并保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其富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肺部炎症与氧化损伤。
4、慢性肺部疾病:积极治疗与定期随访
某些慢性肺部疾病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例如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气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和损伤修复状态,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异常增生,最终演变为癌。因此,患有慢性肺病的人群务必遵医嘱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并坚持定期随访复查。